说说自在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11-2-13 周日, 下午3:16

说说自在

钱志富

镇海后海塘的一条街道上有不少石碑,碑上有碑文,笔者曾多次拜谒那些石碑,特别感到兴趣的是晚清光绪皇帝书写的那块“自在神通”碑。光绪皇帝也算九五之尊,可惜的是他的晚年十分凄惨,差不多过的是囚徒的生活,死得也不明不白。笔者不知道这块石碑的来由,不知道是光绪帝在何等情况下写的,谁叫他写的,但他这一辈子是何等的不自在啊!“自在神通”里面所包含的大约是他的理想甚至是幻想。九五之尊的皇帝若此,一般人的命运又是怎样的啊?菜市口砍杀了多杀渴望“自在神通”的人。

人生的意义何在?想必大家还能记得裴多菲那首著名的诗:“生命曾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美国纽约市入海口的自由女神不知召唤着多少游魂野鬼,这么一个号称自由的国度使得多少人死于非命,《汤姆叔叔的小屋》可不小,盛得下一段凄惨的历史。华人也曾经在替美国人修好了铁路,挖完了金矿之后,受到排挤,不少人死于异国他乡。

西方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曾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又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其实,生而自由也很难得,多少人没能从妈妈的肚子里爬出来,胎死腹中的情况也是有的啊。中国先哲说:“吾有大患”,又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在愁中即病中”,“不如意事常八九,能对人言只二三”,人生在世是多么的不自在啊!

所以我们要追求自在。怎样才能获得自在啊?马克思发现在现代社会,人是被异化的。什么叫异化?异化其实就是人活得不像一个人,人成了机器或者别的什么东西。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的电影想必大家并未忘记,他塑造了许多被异化的人的典型现象。

读书人没有自由的思想,独立的精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一种机械化的专制的思想所奴役,这也是异化。如今知识分子为利欲熏心的有权有势者所豢养,而知识阶层也变得利欲熏心,未老先衰,未富先死,名缰利锁弄得大伙身心俱疲。前天,笔者跟一位刚评上教授的老兄说:“兄弟,教授评上了,该歇歇了吧。”“哪能呐,累得很!”他没跟我说几句便匆匆忙忙走了,我看见他的白头发比先前更见多了。

“世人都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红楼梦》里的《好了歌》多么深刻,可是如今谁会相信神仙术呢?修道成仙不过是一种传说,小品里说:“不要相信哥,哥,只是一个传说。”

如今全世界人民都姓钱,抢吧,看谁抢得过谁。国家跟老百姓一起抢,抢吧,看谁抢得过谁。零八年世界性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一个外国朋友跟我讲,华尔街太贪婪,政府是强盗。这位仁兄来自澳大利亚,说话一针见血。我到现在还记得他讲这话的神态,尤其他说:“governments are robbers”的时候,眼神里透出一份痛苦感,他到老了还到中国来打工,连一套房子也买不起,他是常常被他所在国的政府抢劫的。

自在当然不是没有,不过这份自在恰如微量元素,而且还得你采用各种正确的方法去萃取,尤其是你的思想的方法,思想方法不对,你是得不到那份难得的自在的。西谚有谓:“富翁要入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天堂是大自在,名利思想中的人难得大自在,这是自然的。

佛家为什么要求他的弟子们出家,出家就是抛弃人世间一切的束缚,名誉、地位、娇妻,龙子凤孙统统不要,要的只是一个自由自在身。《红楼梦》里面写到贾宝玉从折子戏《山门》里面的一句台词“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悟道,真的,人一有牵挂,就难获自在,可惜的是,赤条条孑然一身的人也不能获得大自在,为什么呢,他的身体就是他的牵挂。文学作品中写了许多孑然一身的人,活得都很凄惨,鲁迅笔下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等都没获得大自在,原因是他们牵挂大多,阿Q参加革命,什么都想要,结果什么都得不到,最后还丢了性命。

思想得当,方法得当,自在总会来的。这里我们将自在分两种来讲。大自在是成佛,到西方极乐世界,或者成仙,进天堂,要求高,而且恐怕不是一辈子的修炼能够完成的。小自在要求低,只要思想得当,方法得当,可以获得的。

所谓自在,就是指脱离限制和阻碍的物自身,英文是thing itself, 或者是指物自性 the nature itself,儒家讲天性,所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当然佛家说的物自身或者物自性与儒家的不同,佛家说的是佛性,自在指不被遮蔽的佛性,成佛的原理不复杂,因为人可以见性成佛。儒家指的是人的一切自然本性和社会属性。佛家说,成佛是灭绝人的一切自然欲望,天理和人欲是对立的,因为人的自然欲望会遮蔽佛性,出家就是对人间伦理关系的颠覆,佛教里面没有三纲,没有君臣、父子和夫妇,这也就是佛教在中国不时会受到儒家读书人排斥的原因。儒家承认人的原始欲望,圣人也有七情六欲,情欲之中含有大道。当然,佛家和儒家也有调和,天理人欲也有统一的时候。

儒家的自在常常是指自然欲望的临时满足。功名、金钱、娇妻和儿孙构成了获得自在的必要条件。可惜的是,功名、金钱、娇妻和儿孙获得的代价有时候就是牺牲掉自在。自在不为人,为人不自在,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更为悲惨的是,我们常常不仅仅是牺牲自在,有时候甚至付出的是生命的代价。10年夏天,郑州的环卫工人为300元的工资,居然热死在街道上。罗密欧与朱丽叶没能结成夫妇就牺牲掉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何其凄美,最后都变成了蝴蝶,他们并没有获得人世的幸福。当然虽然人世间有这样那样的悲剧发生,但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儒家是牺牲一种自在,获得另一种自在。常言道,吃得假,得些耍,少点名利思想,总可多获得一些自由。

如果你真的能够从名缰利锁中超拔出来并按照佛家所提供的方法修行,久而久之总可以获得更多的自在甚至是大自在。下面我们读一读一部重要的佛家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看获得怎样的方法和效果。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所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菠萝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菠萝揭谛菠萝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值得注意的是,这部经典的名称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心经只是简称。看到这个名称,大家就要犯迷糊了,心经好理解,这个定语是什么意思啊?前面我们讲到方法论,其实这个定语提供的就是方法论。般若就是方法,什么方法呢,就是发挥心的智能的方法,般若是大智能或者是妙智能,用通俗的字眼说,就是悟,妙悟,就是明心见性,而明心见性,就是对彼岸世界的认知,波罗蜜就是到彼岸,获得大智慧,摆脱一切苦恼,去除一切限制和牵挂。有什么方法,就有什么效果,下面我们解释经文。

经文一开始就提供方法,什么方法,就是观自在。观和看是不一样的,观是一种内省,眼观鼻,鼻观心,心观自在的境界,就这么一个方法,简单得很。感谢翻译者,他深通佛法,没有错译为看,看的对象只能是有形有相的外在世界,而观是内在的,内在本身意味着自在,何况观的对象是不受物理时空局限的内在世界。康德提出来的那个概念即自在之物,也只能是不受物理时空局限的内在世界。佛家提供的方法论真是奇妙,所谓观自在就是用心来观心,只有用心来观心,才能获取大智慧,大智能,才能从必然王国达到自由王国,当然用心来观心是长时间的事情,不能一曝十寒,所以佛说“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所谓“行深”,就是长时熏修,才能达到灵灵明明的智慧境界,效果才出得来。至于用心来观心的细节怎样?这中间有没有关键的地方,只好请大家读《金刚经》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关键。释迦牟尼佛说得很清楚,这样修行的效果很明显,用心来观心就是观自在,内心获得大自在的时候,心明如日,你的心这颗太阳会将一切都镀上灵灵明明的光辉,“照见五蕴皆空”,什么物质世界,精神世界,意识世界,我们能够感觉到的世界,不能感受到的世界,都是空灵无滞碍的世界,你住在这样的世界,一切苦难,危险和烦恼都寂灭了。三千大千世界都是极乐世界。

释迦牟尼佛讲到这里的时候,本来他要讲的话已经讲完了。可是,他并没有结束他的讲说,不仅没有结束,而且喊着他的一位爱徒的名字进行了进一步的阐发。释迦牟尼佛不愧为一代宗师,深通循循善诱之道。他说:“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释迦牟尼弟子众多,是一代大教育家,比较地来看,他比耶稣基督幸运多了,基督不得好生,不得好死,可怜得很,基督死后他的徒弟继续受难。释迦牟尼出生帝王之家,身体里流着高贵的血液,证得能够解脱众生疾苦的佛法之后,他得到了世人普遍的尊敬,活到八十高龄才撒手人寰。耶稣基督装神弄鬼,仅有十三个门徒,结果还出了一个犹大出卖他,耶稣基督何其不幸啊!释迦牟尼有十大弟子,证得的果位都很高,号称十地菩萨。舍利子是其中之一。“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什么意思呢?意思是,舍利子啊,你已经证得了如此果位,你现在看见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了啊!色是指原初的世界,有形有相的物理世界,现在你看它啊,已经成了佛光普照的世界,已经是空灵无滞碍的世界了,而且你看那个空灵无滞碍的世界也就是那个有形有相的物理世界,物质世界和佛的世界哪有分别啊!这当然是就大的方面说的,细的方面也是如此,你感官知觉的世界,你发挥你的想象的世界,你行住坐卧的那个世界,你的认知达到的那个世界,也就是佛的世界啊!而佛的世界也就是与你发生物质性联系的那个世界,这道理不是很浅显的吗?

释迦牟尼讲课的水平很高,由深到浅,由浅到深,真的讲得头头是道。于是他说:“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舍利子啊,你们在世间习知的一切跟我说的佛法都是一样的,五蕴真空之后,你看啊,是不会有生灭相,垢净相和增减相的,一切都那样恒定空灵,真是不虚啊!讲到这里,释迦牟尼开始总结,说:“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这是佛法的超越论,说,你证得了这样的果位,你就可以超越一切,色界没有了,受想行识界没有了,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都没有了,眼界意识界也没有了,这些统统没有了,烦恼当然就没有了,你还会为生老病死烦恼吗?看啊,这就是佛给我们提供的方法。通过这样的方法,我们断灭了一切导致不自在的通道,“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开始的时候,不是讲心的智能吗?这时候连心智也没啦,连心智都没啦,你还能有什么?

传说释迦牟尼授的是大课,他一般的听课的弟子有1250人,不知道这一次释迦说法,有多少弟子在,但从文本来看,这一次与其说是在授课,不如说是在谈心,从文本可以看得出来,跟他谈心的这些弟子也都证得了相当的果位,所以对他的这番教诲能够心领神会。佛言:“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各位菩萨啊,不说你们也应该知道了,只有依照我提供的这种发挥心的智能的般若波罗蜜多心法,你才能做到心无挂碍,心无挂碍才会克服畏惧心理,才会远离颠倒梦想,才会将被众生颠倒了的重新颠倒过来,这样做你们跟我一样才能做到涅槃一心向往极乐世界。说到这里,释迦牟尼指出,我提供的方法论可是一个普遍真理,不仅是我们,一切佛都是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才保住了他们的果位的。“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三千大千世界,该有多少佛啊!他们也是发挥了心的智能,才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我说的可是事实啊!

释迦牟尼逻辑性很强,有方法论,对象论,效果论,丝丝入扣,不容你不信任他。最后他将这种方法论变成一种符咒,“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释迦牟尼佛法力无边,感谢他啊,有了这一符咒,多少人除却一切烦恼。最后释迦牟尼佛念了他的咒语,“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这样发生在宇宙中这样一桩宗教事件终于结束了。大家都获得了解除一切苦恼的方法。

以上是笔者对心经的理解,理解得不一定对。笔者多年崇佛、礼佛,不敢亵渎佛法僧三宝,但肉体凡胎,虽然很向往大自在,但在名利场上,不过偶尔偷闲,获点小自在而已。大自在难,小自在也不易啊!

光绪皇帝说:“自在神通”,多崇高恢宏的境界啊!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30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