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给定义,指外延-都来说说

作者:山城子

时间:2011-7-16 周六, 下午3:24

诗-给定义,指外延-都来说说

文/ 山城子

以即时划线,自己来总括此前古今中外的诗,给出定义,指出外延。

我先抛砖,以待玉来。

定义(内涵):

以抒情言志叙事寓理为旨,以语言的精炼含蓄生动形象灵性流畅跌宕为艺,而断句分行排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外延(范围):

时间分:古诗、今诗;

国别分:中国诗、外国诗;

语言分:汉语诗、外语诗;

内容分:抒情诗、叙事诗、寓言诗、童话诗、哲理诗、科学诗、说理诗;

体裁分:古风、格律、自由体诗;

读者分:儿童诗、儿歌、成人诗、民歌;

题材分:爱情诗、亲情诗、城市诗、乡野诗、军旅诗、打工诗、校园诗、田园诗、山水诗、咏物诗、琐事诗、教育诗;

手法分:白描诗、朦胧诗、现代诗、荒诞诗、意识流诗;

行文分:文言诗、白话诗;

篇幅分:短诗、长诗、微诗;

韵否分:押韵诗、非韵诗;

用途分:朗诵诗、阅读诗、唱和诗、题图诗、日记诗、小说诗、诗剧、歌词;

构成分:单诗、组诗、诗系列;

例子:著名诗人白沙的《成炭》

难以相信,它们的前生

曾是那些鲜活的木兰花枝

作为活过一回的凭证

当我们捡起焦糊的一截

在大地的某处写下“一生”

那些背向风的花瓣

已挣脱了枝头的拥抱

云髻高挽

去到远方

在外延中该诗属于今诗、中国诗、汉语诗、抒情诗、自由体诗、成人诗、咏物诗、现代诗、白话诗、短诗、非韵诗、阅读诗、单诗。

2011-7-16于黔中夏云镇

附:

读白沙的《成炭》

文/ 山城子

冬天了。我身边是煤火炉,很旺。若是到客厅去看电视,就打开与煤火炉一个模样的电火炉,800挡的温度同煤火炉一样温暖。

黔中的老百姓先前比较讲究的是燃起炭火盆,来守望隆冬腊月。从白居易的《卖炭翁》得知,这是很古老的取暖方式了。

我与炭火盆接近最亲密的一次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参加我函授的中文本科期末考试。已接近年关,北风凛冽,刮着清雪,那个中学的教室破乱不堪,门窗缝隙里寒冷逼袭而入,答卷有些伸不出手了。安顺函授站的老师们临时筹措来几盆炭火,每个考场两盆,监考老师成了义务员,每隔几分钟就挪动一回火盆,终于到了我的座下,心里先自就暖融融的了。那殷红的炭火会说话似的,说答吧答吧(噼啪噼啪),孩子们!我在心中乐:孩子?呵呵——我都不惑有余了。

我从未对木炭的原材料发生过兴趣,只知道是树的枝丫烧成的,至于是什么树的无意于认知。这就比不上土生土长在黔的青年女诗人白沙留心,因而知道有一种炭是木兰花枝烧成的。

难以相信,它们的前生

曾是那些鲜活的木兰花枝

说哦,“它们的前生”,这是借用佛家的轮回说,把烧炭的过程喻作一次涅磐了。前生是木兰花枝,今世就是炭了。前生很不错哩——那一树一树的花枝,一春一春的催开了多少花蕾呀?诗人用“鲜活”来饰,就可以想见一个青春烂漫的人生,正如这木兰花枝似的。是哩!——看接下来的第二节:

作为活过一回的凭证

当我们捡起焦糊的一截

在大地的某处写下“一生”

那些背向风的花瓣

已挣脱了枝头的拥抱

云髻高挽

去到远方 (全诗完)

一截焦糊的炭,是“活过一回的凭证”。不尽就想,我们迟早也都可以称“活过一回”的,但能留下什么凭证哪?说“某一处”,就适合了一切的社会人,或者说我们——该如何度过这一生,才能意义出一个凭证来呢?这前三行如果是一种设问,那么后边的四行就是回答了。

是回答,也是一种思考,一种设计,一种体验。“背向风的花瓣”是说顺应历史潮流而动的青春年华吧?“挣脱了枝头的拥抱”,就是离开生己养己的父母及其呵护了。这种“挣脱”很从容。很从容是从“云髻高挽”的象征性描绘呈现出来的。“去到远方”,是指求学及尔后的求职吧?“远方”是理想的所在。事实上这也正是白沙及更多的知识女性走过青春历程的简洁描摹和精炼写意。

一首好诗,深层次的审美需要回过头来回味——回到第一节去,就是要把今世“鲜活”成木兰花枝一样的人生。因为这样的人生,孕积了“成炭”的条件,可以福祉后世人类呀!领略到这里,事实上诗人已经很艺术地一面鞭策自己,一面也告诉朋友们:人生价值的高雅追求,不仅要奉献于当世,也还要延及后世哩!至于用什么来成就,那是因岗位不同而殊途同归的问题了。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313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