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可以怨——简评《吕特博夫之怨》一诗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07-6-02 周六, 下午5:17

诗可以怨——简评《吕特博夫之怨》一诗

钱志富

(文学博士 315211浙江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针对诗歌,中国古代哲人大教育家孔子曾经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命题,那就是诗可以怨。中国当代文化昆仑著名学者钱锺书先生还专门做过一篇“博而能一”的文章,题目就叫《诗可以怨》,钱先生还以此为题在日本作过一次讲演。

中国文化是主张善政、美政的民本文化(儒家以人为本,主张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这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发挥了比较积极的影响),所以比较重视普通老百姓的意见和建议。如果真的是善政、美政,所谓政通人和,普通老百姓能够安居乐业,这是很难得看到怨民脸上的怨色的,老百姓会积极主动地拥护实行善政、美政的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政府,共产党曾经与国民党争夺天下,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胜出,这跟当年共产党愿意而且能够实行一定程度的善政、美政有关,我们现在想起那首《东方红》中的“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心里就会有一种亮堂堂的幸福感。当然,可能正如毛主席当年所说,一个人干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干好事不干坏事,所以后来取得政权之后的共产党也犯过一定的错误,一些不愿意一辈子干好事的人影响了共产党在民众中的形象,后来又由于八九十年代之后一些党员干部腐化变质得比较厉害,所以党在群众中的影响就更加大不如前了。历史地来看,古代的一些实行了善政、美政王朝常常有时会突然实行起苛政、暴政来,孔子说:“苛政猛于虎”,这样老百姓心里哪能没有怨恨。普通老百姓在怨愤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有时就会形成怨言,有声调,有色彩,有文采的怨言就是诗歌。《诗经》里面收录了大量这样的怨言诗如《硕鼠》等等。中国古代的政治体制实行的是诸侯分封制,中央政府每隔一段时间要对地方政府的政绩进行考察,其中一种重要的措施就是派人到各诸侯国征集民歌民谣,他们通过征集诗歌来考察政治得失,所以鼓励人们将心中的怨恨写进诗歌里面。这就是“诗可以怨”得以产生的社会、历史基础。当然,并不是所有的统治阶级都欢迎诗歌,尤其是那些不愿意实行善政、美政的统治者,他们公开讲“寡人有疾”,不是太愿意看到诗人在他们的诗歌中流露出怨恨之色,有的统治者还会使用强权来对诗歌的写作进行压制。秦始皇焚书坑儒,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文革期间多少优秀诗歌被打成毒草,这些都是客观的历史存在。可能由于那些不愿意实行善政、美政的统治者对怨言诗歌的强行打压,动不动将流露了一定程度怨怒之色的诗人抓起来坐牢或者杀头,所以有时候反映现实的怨诗就会非常难得,在有的历史时代甚至会成为稀有品种。中国诗人也常常因诗罹祸,但他们能够大无畏地秉承这个十分宝贵的“诗可以怨”的传统,经常将那些不愿意实行善政、美政的统治者弄得很难堪。

遗憾的是到了二十一世纪的当下,仍然有因诗罹祸的案件发生。2006年8月15日,彭水县教委的办事科员秦中飞由于看不惯那些不愿意实行善政、美政的地方官员,写了一首这样的流露怨愤之色的词《沁园春•彭水》:“马儿跑远,伟哥滋阴,华仔脓胞。看今日彭水,满眼瘴气,官民冲突,不可开交。城建打人,公安辱尸,竟向百姓放空炮。更哪堪,痛移民难移,徒增苦恼。官场月黑风高,抓人权财权有绝招。叹白云中学,空中楼阁,生源痛失,老师外跑。虎口宾馆,竟落虎口,留得沙沱彩虹桥。俱往矣,当痛定思痛,不要骚搞。”词写好后,单纯的秦办事科员不懂得社会之复杂竟然用短信以及QQ转发给了其他朋友,结果给自己带来了牢狱之灾。秦办事科员的词成半月之后,警察突然找到了他并将他抓了起来,原因是公安机关认为,他的这首词诽谤了彭水县委县政府三个领导——前任彭水县委书记马平(后因受贿罪判刑),现任县长周伟,县委书记蓝庆华,因为他的词里出现了与他们的尊贵的姓相同的字眼。9月1日晚上,秦中飞被彭水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刑事拘留,关押在看守所。10天后,经过数次提审,公安局于9月11日对其正式下发逮捕令。他在被关押了近30天后,由公安局动员其远房堂兄“取保候审”。 其间,公安机关还传讯了接收短信的10多个人,以及这些短信的二次甚至三次传播和接收者,至少有40多人受到牵连。彭水县人民检察院认定秦中飞诽谤了现任县委书记和县长。检方的起诉意见书不惜罗织罪名称,秦中飞捏造了一首引起群众公愤的词,利用QQ和短信方式进行发送,严重危害该县社会秩序和破坏了蓝庆华、周伟的名誉,触犯刑法二百四十六条之规定,涉嫌诽谤罪。(参见《一公务员因编写短信针砭时弊获罪被押 重庆彭水诗案》,《 南方都市报》,2006-10-19。)

彭水诗案出来之后,笔者一方面为受害者鸣不平,一方面也很兴奋,因为笔者发现在这个诗歌委顿,诗人斯文扫地的时代,居然还保留了“诗可以怨”的这个可以尊贵的传统,我们应该给秦中飞发一个“诗可以怨”的特别成就奖,应该提倡提倡这个“诗可以怨”的优秀传统。

在西方,诗歌似乎不是一个主流文体,西方人比较看中的是戏剧、小说等叙事性文学体裁。所以我们说,亚里士多德的《诗学》跟诗歌无关,那是一部叙事学。然而,西方人在诗歌方面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西方人其实也有“诗可以怨”的传统。古罗马诗人维吉尔曾说:“愤怒出诗人”,看来诗人是可以在他的作品里出怨言的。

吕特博夫是诞生在中世纪的一位法国诗人。他出生于1230年,一生都处于极度的贫困之中,曾因贫困多病而造成一只眼睛失明,他的生活极其艰辛,1285年,刚55岁就死掉了,那原因自然是因为贫穷和疾病。吕特博夫的诗写得很好,在中世纪诗坛上他可以说是极有成就的独树一帜的诗人,他是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风格多变,作品丰富。他的诗不媚俗,不矫情,写得沉郁、朴实而坚韧,追求一种史诗式的崇高悲壮感。据说,吕特博夫也曾经为了博取权贵们赏赐一些残羹冷炙而活命写过一些讨好权贵和富家子弟的诗。但他的诗流传最广的还是那些能够反映他自己的悲惨命运的诗篇,这些诗情真意切,不做作,比较客观、真实地反映他自己的苦恼失望之情和艰苦的生活环境。他的诗能够将人从空想中拉回到现实,所以比较容易在普通民众中发生影响,普通老百姓读了他的诗能够激起共鸣,大家非常喜欢他那些写得十分质朴、自然而充满可贵的现实主义精神的优秀诗篇。他的诗让人想起中国唐代大诗人杜甫,应该说,吕特博夫就是法国中世纪诗坛的杜甫。下面我们就来读一读吕特博夫的优秀诗篇《吕特博夫之怨》(节选):

上帝一下子夺走了我

拥有的一切,让我与约伯

成了朋友。

那只视力最好的眼睛

现在已再也看不清

前面的路:

这是多么巨大的痛苦,

对那只眼来说,正午

也漆黑一团。

如今,我要什么没什么,

满心哀愁,痛苦地坠入

失望的深渊;

除非象过去那般

有个好心人,大慈大善,

伸出双手

把我从深渊里头

拉出,这残疾使我难受,

使我忧郁,

我不知道怎样活下去,

也得不到任何乐趣,

这就是我的惨状。

也许是我过去太放荡;

以后我不能再那么狂,

理智一些,

坏事恶习,一定要杜绝,

有何用?我已受害,一切

都已太晚。

太晚了,我看见险情,

我已经掉入了陷阱。

上帝啊苍天,

你为我们受苦担惊,明年

保佑我精神正常身体健康,

拯救我灵魂。

如今,我的小儿子刚刚出生,

我的马被围栏撞倒伤身,

跌断了大腿;

奶妈天天逼债,不停地追,

纠缠我,敲诈我,因为

她奶了孩子。

不给钱,她会大闹一气。

但愿让孩子降生的上帝

给他以财富,

给他以生存的食物,

也减轻减轻我的重负,

使我能够

不让孩子感到难受,

也免得自己天天发愁,

像现在这样。

我一想起来就沮丧,

因为家里空荡荡,

柴没一捆,

叫我如何过冬抗寒?

没有一个人会这样惨,

无能如我,

我从未这样短缺过,

房东来要钱,说

快付租金,

家当已几乎全部卖尽,

我身上甚至没有背心

抵御寒冷。

这痛苦我实在难受,

连我的诗也都发生

巨大变化……

(胡小跃译)

这首诗是诗人因为一只眼睛之后思及自己一生的遭遇之后写成的。无疑,诗人是信任上帝的,然而上帝与他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上帝一下子夺走了我/拥有的一切,让我与约伯/成了朋友。”根据《圣经》的记载,约伯曾经极为富有而且具有忍耐精神,上帝为了考验他,故意夺取了他全部的财产和他可爱的女儿,约伯果然忍受了下来。如今上帝又来考验穷了一辈子的吕特博夫,不仅“夺走了我/拥有的一切”,还弄瞎了诗人的一只眼睛,上帝这个玩笑开得也太过火了,使得诗人这样写到:“那只视力最好的眼睛/现在已再也看不清/前面的路:/这是多么巨大的痛苦,/对那只眼来说,正午/也漆黑一团。/如今,我要什么没什么,/满心哀愁,痛苦地坠入/失望的深渊”,这就是诗人难以接受的严酷现实,而更严酷还在后面,因为他生活在一个缺乏慈悲和怜悯的社会之中,“除非象过去那般/有个好心人,大慈大善,/伸出双手/把我从深渊里头/拉出,这残疾使我难受,/使我忧郁,/我不知道怎样活下去,/也得不到任何乐趣,/这就是我的惨状。”诗人毕竟在这个世界上活了半个多世纪,他也的的确确遇到过一些好心人,这些好心人曾经帮助过他,然而,凡事要自力更生,自己没有本事是谁也救不了的。所以诗人在这里也对自己的一些做法进行了检讨:“也许是我过去太放荡;/以后我不能再那么狂,/理智一些,/坏事恶习,一定要杜绝,/有何用?我已受害,一切/都已太晚。”中国人喜欢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何况是有点恶劣习惯的书生。诗人说:“太晚了,我看见险情,/我已经掉入了陷阱。”诗人大概是钻进了别人故意给他设置的圈套,所以这样说。好在还有上帝可以信任:“上帝啊苍天,/你为我们受苦担惊,明年/保佑我精神正常身体健康,/拯救我灵魂。”然而,上帝解决不了眼前的困难:“如今,我的小儿子刚刚出生,/我的马被围栏撞倒伤身,/跌断了大腿;/奶妈天天逼债,不停地追,/纠缠我,敲诈我,因为/她奶了孩子。/不给钱,她会大闹一气。”真是“主弱被奴欺”,“人情薄似纸”!诗人在他的诗里写出了无限的愤懑和无赖。好在还有上帝!诗人只能寄希望于上帝:“但愿让孩子降生的上帝/给他以财富,/给他以生存的食物,/也减轻减轻我的重负,/使我能够/不让孩子感到难受,/也免得自己天天发愁,/像现在这样。”有趣的是,根据基督教教义,富人是进不了天堂的,不是说,富人要进天堂比骆驼穿过针眼还难吗,然而信奉上帝的人却渴望财富,这真是令人匪夷所思的事。进天堂是愉快的,然而眼前的穷苦也无法忍受:“我一想起来就沮丧,/因为家里空荡荡,/柴没一捆,/叫我如何过冬抗寒?”记得在美国享了一辈子清福的夏志清教授说,中国什么都不如西方,连古代也不如,写到这里,笔者真想从中国的汉唐盛世取一件棉衣和一捆柴火捐给我们苦命的诗人吕特博夫。我们苦命的诗人吕特博夫好可怜啊!他说:“没有一个人会这样惨,/无能如我,/我从未这样短缺过,/房东来要钱,说/快付租金,/家当已几乎全部卖尽,/我身上甚至没有背心/抵御寒冷。”其实,穷困如我们苦命的诗人吕特博夫的人应该还有的吧,不然他的诗怎么会找到那么多的同情者。当然,可能也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叫做:“文章憎命达”。所谓“诗穷而后工”,苦命的诗人吕特博夫的诗能够流传千古,这大约要感谢他的贫穷的吧。诗人说:“这痛苦我实在难受,/连我的诗也都发生/巨大变化……”。所谓:“欢娱之辞难工而穷苦之辞易好”,诗人吕特博夫的诗正因为写出了苦难而变得出奇的好,而正因为诗人非常真实地写出他的痛苦,所以他的诗具有一种特别的价值。

“诗可以怨”,是一条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诗学定理,让我们谨守吧。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4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