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亲情——赏美何燕子的《见到母亲》 作者:山城子 时间:2009-11-08 周日, 下午12:25 永远的亲情——赏美何燕子的《见到母亲》 文/ 山城子 不必调查取证,99%以上的诗人都写过母亲,所以这是永远的亲情。所以永远,在于那是人们的个体生命的来源,在于个体生命来到世上最初认知形成的温馨,在于后来懂了养育之恩大于天地的厚重。何燕子涉足现代诗不到两年的时间,也写了母亲。请看: 见到母亲 文/ 何燕子 掩埋了速度和喧哗,西风千里 吹来一片内心的云朵 我丢下行程,母亲的路老了 我的两只手捧着最轻柔的呢喃 多么轻的端详和抚摸啊 阳光像故事增亮白发的光束 语言落进母亲的泪水里 脚下的清香奔涌一波波的笑靥 蓝天睁开梦一样的眼睛 9行的小诗,写的是千里之外回乡见到母亲的生动情景。母女相见,热泪交流,说不完的心语,亲不够的时光,都在里面了。 这样亲情的诗旨,越是艺术的语言,越是感人。 何燕子诗的语言是艺术的。 她的语言艺术在于使用了一系列的词类活用。有了词类的活用,句子就变得很别致很诗性,也就是具有了美感。 “掩埋”与“丢下”的活用,是将及物动词用于了抽象名词“速度”“喧哗(活用为名词)”与“行程”,所以才别致。 “落进”与“奔涌”的活用,却是做了抽象名词的谓语,遂使“语言”与“清香”都具有了质感。 “喧哗”、“清香”与“呢喃”,两个形容词,一个象声词,在诗文本里都活用为名词了。 “端详”和“抚摸”,两个动词,在诗文本中也活用为名词了。 古人青睐词类活用,是为省俭,而省俭恰符合诗歌精炼的素质,且都有求新求活的意向,而这实在是求新求活的语言捷径,所以当今的诗人大多也都青睐词类活用。而一旦活用起来,其诗的美感必然就上了不知几个层次。尊请初恋诗歌者,写完后审视一回,你的诗文本里,有几处活用了词类?若无,是否变换几个出来? 2009-11-8于贵阳市金阳新区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432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