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新娘》等6篇 作者:山城子 时间:2010-11-01 周一, 下午4:54 说《新娘》// 舞得语言开出了新花 文 / 山城子 紫荆花的报到帖题为《新娘》。全诗分三节共16行如下: 我是你小小的新娘 我们却隔着重重山,条条河 路途遥远 小小新娘,一心向北 北方,新娘的洞房 含笑的是你小小新娘 当春花浪漫时 我们只有一次 一次灵魂的升华 当蝴蝶落在了花蕊 我一个很小的心思在荡漾 梦回雪花纷扬的故乡 炊烟是母亲温馨的声音 让快乐在洁白里丰厚 亲爱的 我们,从此不再流浪, 2010/9/8 非常喜欢这首诗。理由有三: 其一:是“小小的新娘”这个短语非常美丽,可以让人回到童年,温习一回“过家家”的游戏。当然要女孩当新娘了——可不就是“小小的新娘”了吗?一想就是稚气可爱得很。作者自己当然知道这个短语的魅力,因此不仅在节内反复,还在节外继续反复。无疑,这是魅力的升华。 其二:是第三节的头两行,很让我青睐。说“当蝴蝶落在了花蕊/ 我一个很小的心思在荡漾”。又出现了个“小”字,不仅符合“小小新娘”的身份,而且活用了这个形容词“小”,遂产生了拟物的阅读效果,从而展示出的这个“心思”,也小巧可爱得可以“荡漾”了。这样移及人的身上,小小的新娘就更其可爱了。 其三:我更青睐“让快乐在洁白里丰厚”这个美句。句所以美,美在这样的一个短句里竟有三个词类活用。先是动词“让”作了拟人式活用,使“快乐”像个小雪人似的出现在雪地里;接着是形容词“洁白”活用为名词(就是省略“雪地”而出现的语法关系),或者说就是一种拓宽了的借代格的修辞方法(借物的颜色代替物本身-用“洁白”代替“洁白的雪地”);最后是形容词“丰厚”的移就式活用,使“快乐”令读者有了丰富厚实的感觉。 正是上述三方面积极修辞的使用,使这首小诗所写的新娘,显出了特别的清纯朴实娇小可爱,以致使读者有一种含在嘴里怕化了的感觉。 2010-10-07于文化村 虚拟对舞中的现实讨论——简评“八复”与“九回” 文/ 山城子 诗舞期间,我与舞技娴雅流畅的蓝玫瑰很欣慰地跳了十数场。当时,压根不知道这朵淡蓝的马甲,竟是早在04年就常在一个论坛相互回帖的朋友觅雪嫦晴。这在现真身的时候,着实给了我一个惊喜。现在回过头来看那些舞的过程,还真很有些不好意思呢。但,那毕竟是虚拟着玩的,何况玩得挺开心呢? 开心之余,就选出相关的两首来,简单地说说,或可交流。 挑起明媚的秋色 ——八复蓝玫瑰 //山城子 是谁挑起明媚的秋色 夕阳托起一缕淡蓝 虚拟毕竟不是真实的生活 携你轻轻踏实地面 地面上的稻子都躬身了 农家的丰收孕育着深刻的内涵 于是外延出明亮的词语 构成的诗句也坦然 走一走玉带般的乡路吧 仙阁似的新楼错落远岭近山 驻足一处翠竹真不想走了 做成一家新农民你可情愿 2010-9-16 自评: 我的观点,诗舞是以情诗的形式而玩,毕竟不是生活中的真实,所以诗技再好,却只能抒发编撰的情感。技佳而情不实,无疑有悖诗这种文学体裁与语言艺术的神圣。虽然这“玩”也是一种娱乐形式,但不可忘却我们诗任在肩。于是就在八复蓝玫瑰的《挑起明媚的秋色》中,委婉了我的这个意思。标题取自蓝玫瑰八回山城子《留住粉红色的记忆》的末句,但赋予了象征——为新诗发展而尽力的意味。如何发展?“踏实地面”“深刻的内涵”“明亮的词语”,都是关键词。如何实践?“走一走玉带般的乡路吧/ 仙阁似的新楼错落远岭近山”是隐含。诗源于生活,必须反映社会现实,才能出好诗、真诗、精品诗,才能成为有成就的诗人(隐含于“新农民”)。 《就做一个新式农民吧》 ——九回山城子 //蓝玫瑰 我知道:虚拟不是现实,可是,可是 现实生活,也太缺少花絮 太缺少一些浪漫的涟漪了 虽然我们,这些诗歌远离现实 但是,我仿佛一伸手,就能触摸到你坚实的手臂 我们心灵的绿地里,有大片大片的稻田 正在孕育,有饱满的果实,就要落地 为了稻香,我宁愿没日没夜地耕耘 痴痴地守望,相信:总有一天 我会对着满手老茧 喜笑颜开地说:我们已经接近秋天 这一会,阳光还薄,而秋水已蓝 月儿园了,秋风从地心深处漫上来 夕阳驮着河水,不停地流淌 家园在呼喊,喊醒沉睡的稻田 用我们的双手,把五谷举过头顶 丢下一片鹅黄的落叶,留下一缕炊烟 看月儿站在水面,为秋的到来接风洗尘 影子以光的速度抵达对岸,透过雾气 仰望,一座座广厦拔地而起 走近玉带般的乡路,仙阁似的新楼错落 远岭近山,驻足一处翠竹,这么美丽的诱惑 我怎忍离去,就做一个新式农民吧! 从现在开始,我要马不停蹄地收割 那些已经成熟的稻谷 此时我真正理解了你说的:“农家的丰收孕育着深刻的内涵” 于是外延出明亮的词语,构成的诗句也坦然” 而我只等秋收结束后,一个人回到从前 尽力,把自己塑造成饱满的秋天 2010/9/17 简评: 蓝玫瑰的真身,在数家论坛担任管理员或超版,是不乏成就的网络诗人和诗评家。她当然要与我讨论这个问题。 第一节,她就从现实入手,说得很现实。而“我们心灵的绿地里,有大片大片的稻田/ 正在孕育,有饱满的果实,就要落地”,则是直接回答了我的关于“为新诗的发展而尽力”的话题。 第二节,说的是决心与实际行动。决心用“没日没夜地耕耘”来表达;实际行动用“用我们的双手,把五谷举过头顶”来隐喻。 第三节,紧承上一节把决心与行动推向高潮:“仰望,一座座广厦拔地而起”等句,是直接走进了现实,“就做一个新式农民吧”,则把决心直指了奋斗的目标。 第四节,则引用我“八复”里三行诗句,回到话题并赞同了话题的主旨。 哈哈!多么志同道合的一次致力于新诗发展的对话呀,却借用了舞情诗的场合与氛围。 2010-10126于黔中文化村 虚拟,也能引起共鸣——简评陈泯的《月圆的时候》 文/ 山城子 原诗: 月圆的时候 文/万寿竹 月圆的时候,雨就停了 泪都咽到肚里去了 湿湿的,心里长了一层青苔 鹅黄的苔癣,盈盈生长 凝结鲜活的思念 月圆的时候,我能看见 你会说话的眼睛 真想,就这样的一直醉下去 过往的日子似红叶摇曳 谁掩盖石头的酸楚 月圆的时候,在梦的家乡 我邀请你回来 让吻和拥抱回归如水 如水的月光自天上汹涌而来 那些楼像不像墓碑 月圆的时候,你不在身边 你不在时的月下 我和众多石头讨论爱情 落叶此刻泪流满面 起风了,今晚,你愿意来吗 简评: 万寿竹是陈泯跳入舞池的假面。面假而作情,情(对不知真身的舞友来说)也不能算真实。但这不等于舞者不可以依照平时真实情感的积累,而移花接木。我想这一首就是这样的情形吧?所以很是让我共鸣。 我当时读了就想到1969年的中秋月圆时。那是我只身从沈赴黔的第一个中秋节。当月亮升起的时候,我同我情形一样的同室同事正坐在高高的山上,我们都在想家呀——他想他在四川老家的新婚妻子,我想我留在辽西的爱人和孩子们。我们依石而坐,默默无语,只把眼睛痴痴地看着可以照见故乡的那轮圆月。何尝不是“泪都咽到肚里去了/ 湿湿的,心里长了一层青苔”呢?那时大女儿三岁半,二女儿也快周岁了,恍惚就从月亮里看见了一般。正如第二节写的那样:“月圆的时候,我能看见/ 你会说话的眼睛/ 真想,就这样的一直醉下去”。虽然我们没有饮酒,但坐在那里就是不想下山,直到夜深感到衣单,我们才顶着当顶的玉盘怅然下山。 诗的末节有句:“我和众多石头讨论爱情/ 落叶此刻泪流满面”又何尝不是我们坐在山上默默思念的写照呢? 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在于继承诗经段落排比起兴的手法,而反复吟唱,有一唱三叹的阅读效果。同时依次用了比喻-活用词类-比喻-活用词类-比喻-顶针-比喻-复沓-拟人-拟人,凡10处积极修辞,而语言明白晓畅,是一首易于大众接受的好诗。 2010-10-28于文化村 寂寞中活跃的诗心——简评风铃草《独舞之二》 文/ 山城子 假面诗舞高潮时,我以真身并披着鹤望兰、大牵牛两套马甲,旋转于荷花(蜀道人生)、紫荆花(穆桂荣)、蓝玫瑰(觅雪嫦晴)之间,无暇顾到晶亮有声的风铃草(村姑翠儿),现在看来,那是一种很可惜的错过呀! 你看她一入舞池,就寂寞地独舞,多么美的舞姿呀: 静默陪伴着静默 让两颗孤独的诗心说话 我已等待的太久 露水打湿了额头 来吧 拥紧词的枝叶 捧起句的秀发 把美酿成诗 不要让你的风铃 在寂寞里凋零 你瞧呀 无字的诗正微笑着 搅乱时间和梦呓 怜爱触手可及 此刻灯还为你亮着 一朵小小的诗心 也为你悄悄的醒了 “静默陪伴着静默/ 让两颗孤独的诗心说话”,这样的起笔,特适合于我的心境和情趣。当时是太忙了,那两颗“孤独”,本该有我一颗呀!你看她竟因久等而额头都被露水打湿了,真的让人感动。 人寂寞在异国他乡,诗心却极其活跃。她是在向等待的“舞”伴交流她的诗观呢——“拥紧词的枝叶/ 捧起句的秀发”,就是说我们写诗一定要落物及人,而不能虚空;而“把美酿成诗”,就是要歌颂社会生活中的真善美。“不要让你的风铃/ 在寂寞里凋零”——是的,网络上确实有一些才华横溢的诗人,只把才华“凋零”在云里雾里让人人看不懂里,多么可惜呀! 末节是赋予实践的期许,很动情的呀“一朵小小的诗心/ 也为你悄悄的醒了”,犹如说,快敲响我们手中的键盘吧,把事物之美、人事之美、生活之美,都流淌成美丽的诗章吧! 这首“独舞”,语言通俗明亮,而又很诗性。这在于诗人不露雕琢痕迹地积极修辞。她依次使用了活用词类-活用词类-借代(或拟人)-拟物-拟人-活用词类-活用词类-拟人-活用短语-活用词类-拟人等,凡十一处。这样的积极手段没法不使语言美丽而灵动——亦即诗性起来! 向村姑翠儿学习! 并以此补上没能对舞一场的遗憾。 2010-10-29于文化村 假面诗舞中的新民歌——简评荷花的两首小诗 文/ 山城子 荷花是蜀道人生红颜般的漂亮马甲。这次诗舞她既是总指挥,又是泡在舞池里的舞花。她以流畅的口语为诗,来得快,写得爽,从古稀溯回了花季一般。自由体看得太多,猛然碰上两首规规矩矩亲近民间的,倒觉很有意味——仿佛当年刘三姐在漓江上对歌一样,很有特色的新民歌哩!请看: 《回万年青》 西山太阳已落坡 金辉洒满流沙河 捡拾一缕余晖热 与君对酒吟诗歌 2010.09.11 《敬荞麦》 我敬荞麦不惧寒 泼撒胭脂巧妆点 籽儿饱满农家笑 贫瘠山坡披霞丹 2010.09.11 时间是同一天。那天肯定刘三姐赶来相助了。 第一首是写景抒情。景为晚景,亮丽的晚景,是美丽的夕阳写照。其实是写景喻己,六十八岁了,当然是“夕阳无限好”的时光了。何以“无限好”呢?余辉有热,天天上网奉献诗歌——参与诗大国的文化建设呀! 第二首是托物。赞颂荞麦的风格。什么风格呢?当然是不计索取而积极奉献的一种精神与风格。“不惧寒”,说明生活在贫寒之中,但依然发挥自己的智慧而“巧打扮”;其索取的是“贫瘠”,而奉献的是“霞丹”。谁都可以看出来,这是歌颂劳动人民的歌呀! 民歌多以七言为主,语言通俗流畅,不必平仄却能踏节而押韵。这些艺术上的要求,荷花的这两首都已充分地具备,实在是诗舞中少见的德艺双馨的篇什。 向蜀道人生学习——学习她潜藏着的为诗而无私奉献的精神与品格。 2010-10-29于文化村 婉约纯洁的爱情——简评哑榴《回太阳花〈温柔的美〉》 文/ 山城子 原诗: 小村姑松散的辫子 牵着爱情 花花草草留不下 浅浅的脚印 走在十月怀春的草原 小花笑语盈盈 白皙的柔指 折不倒丛间的蝴蝶 她慌乱的脚步 曾经被谁捕捉 停下来 一只梅花鹿 在花树下面 风轻轻一吹 她侧耳听见 小河里细细的水流 多么清澈,纯洁 2010.9.24 。哑哑 简评: 诗的主体形象是“小村姑”。 上节10行,写小村姑情窦初开的形象:她不事修饰,朴实轻盈柔弱如小鸟,高兴而又慌乱地在草原上穿行。是去赴约吗?反正是有人爱上她了。 下节7行,写小村姑的美丽、善良与追求——追求的是纯洁的爱情。 哑哑的手法是婉约。 “松散的辫子”婉约着小村姑的朴实(不着意打扮);“留不下/ 浅浅的脚印”与“折不倒丛间的蝴蝶”婉约着小村姑的轻盈柔弱;“她慌乱的脚步”婉约着小村姑情窦初开的羞涩;“一只梅花鹿”婉约着小村姑的天然美丽与善良;“她侧耳听见”婉约着小村姑的追求。 哑哑的行文语言简洁流畅而明白,读来给人以轻松的感觉。 学习哑哑美丽的婉约手法。 2010-10-29于文化村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2887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