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北残点微诗(六)——唐淑婷5首 作者:北残 时间:2006-10-22 周日, 下午10:20 北残点微诗(六)——唐淑婷5首 2006-10-22 《桃花》 浅酌一杯春酒 彤云 飞上脸颊 ●北残点评: 古人说“桃之夭夭,灼灼其花”,是对桃花一种客观意义上的赞美。 而今,我们的诗人却是这样构建自己《桃花》诗的小坞:诗人把她笔下的桃花比喻成一个妙如三春的女子,“浅酌一杯春酒”,“彤云”便“飞上脸颊”,多么自然而巧妙的手法啊。 “浅酌”中一个浅字,用的可谓妙之又妙,不仅写出了女子的神态,而且透出了“春酒”的本体,即春雨的细腻之度,真可谓神来之笔。用“彤云”比拟桃花,则又是一绝,不但传达出了色之似,而且暗透出了花之繁。而“飞”字的进入,则把花开的动作写活,使得桃花变红的程度仿佛有一个渐进的过程。诗人在用词的拿捏上真可谓把握的宛转有度。 整个小诗写的清丽自然,雍容秀雅,实女诗人之笔方可得其神韵。 《蝌蚪》 小逗号溜进春的抒情诗 一甩尾,游成绿夏的 鼓点 ●北残点评: 这是一幅带着想象力的素描工笔画。 蝌蚪的象形——“小逗号”,自然而巧妙地就进入了诗人“春的抒情诗”。按一般诗人的构思,此诗如果就此戛然而止,则算不得一则上好的短章。令人欣喜的是,我们的诗人其想象也确实并未止于此,而是把它做到了应有的高度。“甩尾”这一表面上看似简单的动作,却饱含着一个个鲜活小生命的成熟过程,而最终“游成绿夏的鼓点”。 这个短诗,借比喻入诗。“溜”字、“游”字和“甩尾”的字眼,使如“抒情诗”般的春天像孩子一样活蹦乱跳、不知不觉地就进入了“绿”的夏天,整个诗歌所酝酿的意境也就此形成一个动态的画面。想象之力,可谓妙甚。 《旋律》 二泉 剜 一弓月 射碎泪千行 ●北残点评: 一曲《二泉映月》不知曾经唱酸了多少人悲悯的情怀,如今的旋律错过阿炳的二胡,在没有苦命人的日子里竟也唱的如此悲伤。 二泉的水,其实就是阿炳失去的双眼,而泉水的浅深,却未必能测量出他所经历苦难的深度。借着残破的乐器,他一双妙手,把自己的心融入到另一个世界的光明。 “剜”,一种歇斯底里的痛,月未满,却已射碎千行泪珠。 《旋律》 一柄油纸伞掀开珠帘雨幕 菊开的音符 弹成一曲江南小调 ●北残点评: 这样带点感伤哀婉而又美丽朦胧的小调,如果不是在江南的细雨里,谁能够弹奏的出。 “油纸伞掀开珠帘雨幕”,我看见的,却是一双女子的手,还有她玲珑娇若的步奏。她的客观存在,已注定地成为那雨中半开的菊花,淡然而优柔,清醇如美酒。 音符渐渐,雨珠似的从苞蕾里跳出。弹却无须用手,而是自然的神工。 《蜻蜓》 双双对对 缠绵 在张寡妇西窗外 点乱一池静水 ●北残点评: 双双对对,必然又是恩爱的镜头。而缠绵,却是偶然落在张寡妇的窗口。伤心,自然又生在孤寂人的心处。 我们没有看见落寞女子湿润的眼睛,也没有直视到心碎的人惆怅的面容,更没有察觉到苦闷的人哀伤的心绪。而窗外,“点乱的”那池静水,却把所有的东西都告诉了我们。一个“乱”字,属于池水,亦属于那颗憔悴的心。 诗人的写技,在文字柔弱细腻的同时,也达到了一定的艺术高度。 作者通联:430079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中文系06级研究生 赵目珍 QQ:420335586 zmzlong@sina.com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224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