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敬畏的诗篇——《大风》诗刊2005年夏季号读后

作者:钱志富

时间:2005-12-01 周四, 下午8:22

令人敬畏的诗篇

——《大风》诗刊2005年夏季号读后

• 钱志富•

(文学博士 315211 浙江宁波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

一首好诗令人敬畏;一个好的诗歌刊物也同样令人敬畏。多年来笔者一直盼望着能够读到令人敬畏的好诗,令人敬畏的好的诗歌刊物。然而,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笔者读到的不少的诗和诗歌刊物始终不能给笔者令人敬畏的感觉;不但如此,有的诗还写得十分俗滥,有的诗歌刊物包括一些民间刊物和民间诗歌网站也办得十分的俗滥——那些所谓写诗的人和办诗歌刊物和诗歌网站的人把诗歌当成了可以发财的资本,把诗歌刊物和诗歌网站当成了名利场。好在我们现在不是以诗取仕的时代了,不然我们的诗歌界不知会乱成什么样。自然,我们的诗歌界仍然有不少的不俗滥的诗人,他们写出了许多不俗滥的诗,也创办了一些不俗滥的诗歌刊物,他们不为名不为利,他们只用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写诗和办刊物,他们写出的诗有生命和灵魂,他们办的刊物也有生命和灵魂。是他们支撑了我们的当下诗坛,是他们把中国新诗终于领出了困境。笔者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在中国新诗的希望。当然,他们也不是没有缺点的,比如他们虽然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写诗,但他们的生命还不够强旺,他们的灵魂和气魄还不够恢弘和博大,所以我们的当下诗坛还没有屈原,还没有杜甫,也没有惠特曼和普希金,自然也没有艾青和闻一多,但我们期望着,期望着我们诗坛的进一步繁荣,期望着我们的诗坛能够出现大师级的大诗人。

《大风诗刊》是我最近才看到的。我读了它的夏季号,产生了令人敬畏的感觉。从诗上说,这上面的每一首几乎都是好诗,有自己的生命和灵魂,当然有的诗浅一些,但没有浅到浅淡、稀薄和俗滥的程度,有的诗深一些,但没有深到晦涩、怪异和令人讨厌的程度。《大风诗刊》上的诗人是一些有生命、有灵魂的活人,他们也在他们的诗写出了自己的生命和灵魂。他们没有旗帜,没有流派,没有口号,更没有山头,他们只潜心于艺术,潜心于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挖掘。自然,他们的诗不是传统的,但他们没有一意孤行地抛弃传统,不仅没有抛弃,而且他们的诗继承了传统诗歌中一些优秀的东西,比如传统诗歌中发挥了较好作用的及物而动的传统:这些诗人虽然沉潜于自己的生命和灵魂的挖掘之中,但他们的诗并没有截断与对象世界的联系,他们的诗不仅没有截断与对象世界的联系,而且还较好地整合和融会了对象世界,所以我们从他们的诗里依然可以读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些特征来,虽然他们诗中的时代性与传统诗歌中的时代性有了一些区别。此外,他们的诗歌也不是先锋的和前卫的,但他们的诗歌保持了先锋诗人和前卫诗人的一些较为优秀的精神特征,比如他们的诗歌中也有较强的创新和探索,而且还比较成功。比如当一些所谓护卫新诗的正确道路的诗人和评论家煞有介事地向身体写作发难的时候,他们的一些诗人就写出了一些有较高艺术品质的身体写作的作品。说到身体写作,笔者想多说一两句,笔者想说的是,身体不是一个肮脏的词,身体写作也不是一个肮脏的词。身体不但不肮脏,可能还是非常圣洁的,因为我们的身体里面住着我们的生命和灵魂。试想,我们人类的哪一样奇迹不是人的身体创造的,干什么不靠身体。身体写作是肮脏的么?没有身体,怎么写作?!当然,笔者这样说,可能有人会跟笔者争辩,说:“我说的身体是特指干那种见不得人的事?”好了,这种卫道的嘴脸暴露很充分了。笔者也不想去跟他们争辩了。笔者只想举一个例子,那就是美国诗人惠特曼,他就是一个早在十九世纪就进行了许多身体写作的一位大师级人物,我们读他们的诗,能够读出肮脏么?他们的诗不但不肮脏,而且还非常纯洁。笔者就非常喜欢惠特曼的那些非常纯洁的诗篇。

读者也许会说,你把这么一本刚创刊不久的所谓《大风诗刊》吹得神乎其神,那货色究竟怎样?我们可是要看一看的呢!

好的,我们就来看一看吧。由于文章的篇幅所限,笔者仅举几个例子让读者见识见识。首先我们来读一读诗人赵历法的《纵横体内的痛——写在母亲卧床的八十岁生日》:

纵横体内的痛

——写在母亲卧床的八十岁生日

带着八十年时光行走的母亲,终于

把自己精雕细刻的一张老皮

平平整整地摊放在床上,反反复复

包裹着自己的一把老骨头

腰部以下的四节脊椎骨

返老还童,拉着手左冲右突

慈善的母亲,怎么也包不好它们

反把一张老皮越包越皱

像纸包住火,这些外突内拱的骨头

窜人我的血管。大脑骤然短路

心的荧屏一片惊悸和惶恐

母亲腰椎骨节长势很好,长成

我心脏的肿瘤。吸着心血

疯长。遮蔽我三百六十五日不见天光

母亲腰椎的新生骨质是一柄

闯荡江湖的游刃。嗜血成性

纵横在我的体内

新生骨质是一群乱臣贼子,挟持

母亲的八十岁寿龄雄霸天下

令五十岁的儿子伏首称臣

“生日快乐”。手中酒杯

情感的江河汹涌澎湃。泪光

从杯中向心底回流

母亲抱紧一把老骨头,幽幽地说

别牵挂娘。娘好。你好好工作

心底地震:两眼炽热的溶流喷涌

我是母亲生命的枝丫,却不能

让母亲的生命四季长绿。隐痛

把我的心风干成枯黄的化石

母子情深。八十岁老母亲因骨质增生带来的肉体和骨骼上的巨大痛苦变成了有着可贵的孝心和孝行的儿子心中的巨大的痛楚。诗人在诗里写出了八十岁老母亲的疲弱、衰老和她与病痛抗争的坚韧、坚强,应该说还有作为慈母的她对儿子的那份可贵的爱护和关怀。母子情深。母亲知道自己的儿子工作很忙,很辛苦,所以她说“幽幽地说/别牵挂娘。娘好。你好好工作”,而儿子一方面是要好好地工作,一方面也要为养育了自己多年的恩重如山的母亲分担痛苦,卧病在床的母亲更需要他。值得注意的是,诗人的这首诗在艺术上表现出了诗人的非凡的创造才能,诗人抛开了许多诗人写母子情深的比较浮泛的抒情主义甚或滥情主义的写法,诗人在处理情感上采用了以事寄情,以具体而实在有血有肉的画面和情景来代替空洞的抒情的写作策略,当然诗人并没有抛弃感情,他深知真挚而实在的感情对一首诗的审美力量的构成的重要。应该说,诗人的这一写作策略是收到了很大的成效的,因为他写出了一首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和震撼我们的生命和灵魂的杰作。诗人自己这样谈到他的诗歌写作,他说:“总想自己的写作感到陌生、惊喜、不安和颤栗。我为母亲写过一组诗,总觉得缺少点什么,肯定不是真情。”是的,诗人对他的写作对象是发生了真挚的感情的,他巧妙地把这种真挚的感情焊接在了他的诗中。他又这样谈到他写作《纵横体内的痛》,说:“最近,我为母亲80岁生日写了一首诗,叫《纵横体内的痛》。严重的腰椎骨质增生,终于迫使我的母亲在80岁生日前两个月丧失了站立和行走的能力。一张病床,从此接纳了辛苦一辈子的母亲。几年前检查出母亲的腰椎骨质增生的时候,腰部以下的4节脊椎骨已连接在一起了。手术将危及到母亲的生命,只好采取吃药和贴膏药来缓解母亲剧烈的疼痛。每当我为母亲换膏药或擦洗身体的时候,看到母亲沧桑的一生只剩下一口气、一张皮、一把老骨头了。痛——一下子钻进了我的心。我感到了人类的渺小无能和悲哀。人类竟无法医治自己的病痛。用‘枯瘦如柴’、‘三根筋挑着一个头’、‘瘦得皮包骨’等词直接写母亲,虽然形象生动,却没有让人刻骨铭心的震撼力。这些词都是别人早已用过的,是十分陈旧的修辞手法。于是,我迂回到一个陌生的角度,从母亲用‘自己精雕细刻的一张老皮’、‘反反复复包裹着自己的一把老骨头’、‘反把一张老皮越包越皱’进入诗中,最终完成了我给母亲80岁生日的献诗。”(参见:赵历法:《也谈诗歌》,《大风》2005年夏季号。)诗人赵历法的这首《纵横体内的痛》的确是一首具有“让人刻骨铭心的震撼力”的好诗,诗人是在用他的生命和灵魂铸造诗歌。他写出来的母亲有生命有灵魂,看他怎样写他的母亲:“带着八十年时光行走的母亲,终于/ 把自己精雕细刻的一张老皮/平平整整地摊放在床上,反反复复/包裹着自己的一把老骨头”,这是一个衰老的、病弱的、历尽岁月的沧桑的甚至一点气息奄奄的母亲,看了真令人辛酸,而令人辛酸得想流下眼泪。养育过自己的母亲摊倒在床,因为她“腰部以下的四节脊椎骨/ 返老还童,拉着手左冲右突/慈善的母亲,怎么也包不好它们/反把一张老皮越包越皱”,诗人冷不丁地给我们扔下了这么几行诗,让人读之哭笑不得,诗人的诗写得比较轻松,但他的心情却很沉重。“像纸包住火,这些外突内拱的骨头/窜人我的血管。大脑骤然短路/ 心的荧屏一片惊悸和惶恐”,诗人为母亲的病感到的痛苦和惊悸和惶恐,他的大脑骤然短路。诗人接着写到:“母亲腰椎骨节长势很好,长成/我心脏的肿瘤。吸着心血/疯长。遮蔽我三百六十五日不见天光”,诗人痛苦到心脏都长出肿瘤了,而且这肿瘤吸着心血疯长,遮蔽我三百六十五日不见天光。自然,诗人在这里采用了夸张,但这是能够让人接受的夸张,因为在这里只有夸张才能表达他对他的母亲的那份心痛之情。诗人接着写:“母亲腰椎的新生骨质是一柄/闯荡江湖的游刃。嗜血成性/纵横在我的体内”,诗人的诗写的很坚实而且坚不可摧,他把他要写的一切都比喻化,拟人化,给它以生命,给它以灵魂,这正是他的诗成功的地方。“新生骨质是一群乱臣贼子,挟持/母亲的八十岁寿龄雄霸天下/令五十岁的儿子伏首称臣”,面对母亲的病苦,诗人只有干着急,这几行诗写出了他的悲哀和无可奈何!“生日快乐”。躺在病床上的母亲生日到了,儿子怀着痛苦为母亲祝寿,可是“手中酒杯/情感的江河汹涌澎湃。泪光/从杯中向心底回流”。而躺在病床上的母亲害怕急坏了自己的儿子,忍着病痛反而安慰自己的儿子:“母亲抱紧一把老骨头,幽幽地说/别牵挂娘。娘好。你好好工作/ 心底地震:两眼炽热的溶流喷涌”。就这样,诗人把自己对母亲的感情,和母亲对自己的感情写得千回百转,读之令人回肠荡气。诗人最后写到:“我是母亲生命的枝丫,却不能/ 让母亲的生命四季长绿。隐痛/把我的心风干成枯黄的化石”,诗人的孝心可嘉,孝行可感,但岁月催人老,诗人终于不能他母亲的生命四季长绿,所以只好让隐痛把他的心风干成枯黄的化石。

读罢诗人赵历法的杰作《纵横体内的痛——写在母亲卧床的八十岁生日》,我们再读曹东的《她叫》:

她叫

天空俯下身体

她的双乳高耸

好像喂养上帝

她叫,她叫

雨水涨满河流

泪眼浇灌命运

分不清深陷的痛苦,奔走的幸福

也分不清天空中的沟壑,脸上的皱纹

她叫,她叫,她叫

她饱满的身体缓缓打开

这是一首写得十分纯洁、幸福,充满生命的愉悦和灵魂的快慰的好诗。快感来自灵与肉的完成运合。“天空俯下身体/她的双乳高耸”,这是人间最美最美的赏心乐事,也是人间最能创造生命的奇迹的阴阳合和,所谓独阳不生,孤阴不长,生命快感和灵魂的快慰来源于至性至情的两个人之间的这种鱼水欢爱。“好像喂养上帝/她叫,她叫”,“雨水涨满河流/泪眼浇灌命运”,“分不清深陷的痛苦,奔走的幸福/也分不清天空中的沟壑,脸上的皱纹”,“她叫,她叫,她叫/她饱满的身体缓缓打开”。这虽是人间的幸福,却有天堂的极乐,难怪连天仙也要下凡,雷神宙斯也要变成天鹅眷恋凡间少女。像这样的诗,一些卫道者会指责它为身体写作,还会用一些污秽的语汇来贬斥,但我们喜欢这样的诗,尽管它的确同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有关。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所写出的欢爱是诗人用了十分含蓄的方法暗示出来的,诗人并没有浅淡、稀薄地直说,所以它的诗味、情味和意味还是十分浓烈的,这是这首诗读来有巨大的美学魅力的原因所在。

赵贵辰的几首短诗也写得比较杰出,笔者尤其喜欢他的《梨花骨朵》和《村长》。诗人的《梨花骨朵》是这样写的:

梨花骨朵

白白的梨花骨朵

怎么看怎么像我爱人的乳房

春风抚摩在它的上面

像我

有了我才有小梨

它们光着屁股趴在树上

一齐叫我:“爹!”

这是一首写得生机勃然而又妙趣横生的好诗。诗人用“我爱人的乳房”来比喻“梨花骨朵”以写其白和嫩,这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的确是妙绝的修辞方法,表现了是诗人非凡的修辞才能。诗人这样写到:“白白的梨花骨朵/怎么看怎么像我爱人的乳房/春风抚摩在它的上面/ 像我”,梨花骨朵、春风,我、爱人的乳房,这些充满暖意和温馨感几样东西被诗人的画笔巧妙地连接到了一起,产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美学效果。绝妙的还在后面呢,请读:“有了我才有小梨/它们光着屁股趴在树上/一齐叫我:‘爹!’”古人说,诗以奇趣为宗;又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赵贵辰的《梨花骨朵》的确是一首有奇趣而且造语天然的诗,这是笔者喜欢这首诗的原因。

《村长》也写得十分绝妙:

村长

村长的媳妇生了两个孩子

都是闺女

村长说还要生

非生出一个小子来不可

没有这点儿能耐

还当什么村长

诗人在这首诗刻画了一个计划生育时代的某村村长的生动形象,说他的媳妇生了两个孩子都是闺女,所以村长很失望,但由于村长是村子里的土皇帝,他金口玉言,说要生就要是生,他有的是办法。“村长说还要生/非生出一个小子来不可”,村长跟普通的村民一样,有着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他需要有人来继承香火。但计划生育是管得很严厉的,再要生又是的确困难的。好在他是一村之长,他的权威大,又懂得疏通上面的关系,所以他说:“没有这点儿能耐/还当什么村长” 村长的形象经诗人这么一刻画,跃然纸上,十分动人,真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我们不能不佩服诗人的这种刻形写物的工夫。

谭宇写了不少的哲理小诗,都是以著名的历史人物为对象的。我们在此也不妨读几首。先读《陈世美》:

陈世美

当年包公的铡刀

早已被你卖了废铁

那不多的几个银子

早已送给了某位小姐

当下无包公,所以转世的陈世美得了救,得了救的陈世美早已升官发财包二奶,享受人间无尽的幸福和快乐。诗人在这首诗刻画了当代陈世美的动人形象,说他把当年包公的铡刀卖了废铁而且把那不多的几个银子送给了某位小姐,诗写的很简短,但令我们思索和阐释的空间却很大,读了这首诗,读者会觉得它的耐人寻味的。

《岳飞》一诗也写得很好,发人深省:

岳飞

哪怕你把“精忠报国”刻入身

也能给你定个“抗旨”罪名

不仅仅因为秦桧

想害你的还有一大群

历史上有不少因忠获罪的著名人物,岳飞是其中比较特别的一位,因为他已经把“精忠报国”刻入了自己的身体,想不精忠报国就不行了。但他犯了“精忠报国”罪,他把“精忠报国”这四个字刻写在自己的脊背上,这本身就冒犯了别人。因为这有点像当今的商标抢注,谁先抢注上,谁就有了贯名权,岳飞抢注上了,他天天精忠报国,那别人怎么办呢?别人就只好跟他争,而跟他争的唯一办法就是说他把一个商标贴在名不副其实的商品上了。所以当时许多人都在千方百计地论证这个商品的品质,秦桧只是其中之一,所以诗人说:“不仅仅因为秦桧/想害你的还有一大群”。这是诗人阅读历史所得到的一个重要发现,所以诗人说:“哪怕你把‘精忠报国’刻入身/也能给你定个‘抗旨’罪名”。呜呼哀哉,岳飞啊!你当初商标真是趁一时之快,多欠考虑啊!难怪,孔夫子说:“忠而无学其弊也愚”,你真的是浅学啊!

最后,我们来读一读向迅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为春天写一首诗》: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为春天写一首诗

虽然我不能像金子一样反光

但我也不能就这样没有目的没有责任地离开

也许世上最沉重的重担下面都有一颗坚强的灵魂

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颗灵魂又是最脆弱的

一旦心中的那根信念之绳崩断

再顽强的灵魂附上的肉体也会倒下

我就这样挣扎着,在站立与倒下之间挣扎着

我感觉很累很累,仿佛一秒前我还是人世间的一个俗人

一秒后我已成了一个没有归处的野鬼

我很想找一个倾诉的对象

然路人匆匆,没有人停下脚步

我原谅了他们,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

幸好从小我就习惯了孤独,习惯了独来独往

当我有痛不能倾诉的时候

我依然保持着乐观坚强的外表

让痛永远留在身体里燃烧

这样,我就更加的累了,我不惧怕死亡

但我能感知到它就隐藏在我附近

等待适当的机会,把我逮个正着

我很想知道海子当年卧在冰森的铁轨上

听着笃笃笃的火车鸣笛声时是否想到过死亡

远去的历史,已经无从考据,我只知道

在痛苦面前,在许许多多的不幸面前,我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

我还要好好地活着,比那些诅咒我快些死去的人活得更好

至少在表面上。我还要写几首诗歌来祭奠我痛苦的生活

那样,我就战胜了痛苦,战胜了鄙视

战胜了我自己设定的死亡和敌人

春天谢幕的时候,我已步入冬天

面对这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我已经不再惧怕寒冷,因为物有两极

冷的反面是暖,绝望的反面是希望,死的反面是生

那么,寒冬的降临也就意味着暖春的诞生

这是一个了了生死的哲学家献给我们的一首珍贵诗篇。每一个人都有痛苦和烦恼,挫折和屈辱一直伴随着我们,真所谓苦海无边。一些人为了能够逃脱痛苦,解除烦恼和屈辱,选择了自杀这种方式。据统计,我们国家每年自杀成功的大约有二十万人,这是个不小的数目。笔者身边就有人自杀,有的从11层的高楼上纵身跳下,死的时候连脑浆也摔了出来,真的是惨不忍睹;有的服安眠药,发现的早,结果弄到医院去洗胃,通过抢救,才得以生还。其实,恐怕我们活着的每一个人都有过轻生的念头,但大多数的人生的意念战胜了死亡,结果好好地活了下来。诗人向迅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为春天写一首诗》一诗向我们揭示了人生的意念战胜死亡的途径,他告知了我们很多的人生哲学,很有用的能够了断生死的人生哲学,是一首每一个都应该阅读的诗。诗采用了自白的、向读者倾诉的方式,读来比较有亲切,柔丽而动人。诗的第一节写出了诗人的一种要用生的意志战胜死亡的坚定信念:“虽然我不能像金子一样反光/但我也不能就这样没有目的没有责任地离开/也许世上最沉重的重担下面都有一颗坚强的灵魂/然而在某种程度上,这颗灵魂又是最脆弱的/一旦心中的那根信念之绳崩断/再顽强的灵魂附上的肉体也会倒下/我就这样挣扎着,在站立与倒下之间挣扎着/我感觉很累很累,仿佛一秒前我还是人世间的一个俗人/一秒后我已成了一个没有归处的野鬼/我很想找一个倾诉的对象/然路人匆匆,没有人停下脚步/我原谅了他们,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痛苦/幸好从小我就习惯了孤独,习惯了独来独往”。这调子似乎有些低沉,是的,诗人的心灵也是脆弱的,他常常比常人要忍受更多的痛苦、孤独和愁烦,他常常在站立与倒下之间挣扎着而感觉到疲累,诗人说他仿佛一秒前他还是人世间的一个俗人/一秒后就已成了一个没有归处的野鬼,诗人很想找个人倾诉,可是谁来听呢?“当我有痛不能倾诉的时候/我依然保持着乐观坚强的外表/让痛永远留在身体里燃烧/这样,我就更加的累了,我不惧怕死亡/但我能感知到它就隐藏在我附近/等待适当的机会,把我逮个正着”,死神蚊子一样在诗人的头顶盘旋,伺机将诗人的魂魄钩去,而这时诗人真想去体验一下死亡。死亡究竟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呢?“我很想知道海子当年卧在冰森的铁轨上/听着笃笃笃的火车鸣笛声时是否想到过死亡/远去的历史,已经无从考据,我只知道/在痛苦面前,在许许多多的不幸面前,我不能低下高贵的头颅/我还要好好地活着,比那些诅咒我快些死去的人活得更好/至少在表面上。我还要写几首诗歌来祭奠我痛苦的生活/那样,我就战胜了痛苦,战胜了鄙视/战胜了我自己设定的死亡和敌人”,诗人海子当年在山海关卧在冰森的铁轨上听着笃笃笃的火车鸣笛声最后魂飞魄散成了诗人的前车之鉴,诗人热爱诗歌更胜于死亡,诗人终于战胜了痛苦,战胜了鄙视和他自己设定的死亡和敌人。诗的最后一节颇有哲理意味,诗人说:“春天谢幕的时候,我已步入冬天/面对这些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我已经不再惧怕寒冷,因为物有两极/冷的反面是暖,绝望的反面是希望,死的反面是生/那么,寒冬的降临也就意味着暖春的诞生”。人生果然如此,所谓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人生不可能光是欢乐,也不可能光是烦恼,所谓春夏秋冬,喜怒哀乐都有自己的周期律。古人谓有修养的人可以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做一个身心健康的人对自己对别人都是十分重要的。我想,这些道理正是诗人写这首诗所想要给我们讲诉的。

以上是我们从《大风》诗刊2005年夏季号上选出来的诗。笔者对这些诗篇十分欣赏,我对它们充满敬畏之情。当然,该刊上的好诗不止这些,笔者前面说过这上面发表的每一首诗几乎都是好诗,但好诗也各有价值,而且好的程度也各有不同。自然,这些诗篇也不是每一篇都尽善尽美,也有一些诗读起来收获不大。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46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