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台湾译诗20家--非马 作者:非马 时间:2009-2-05 周四, 上午3:54 一、生平简介 非马,本名马为义,1936年9月3日(农历)出生于台湾台中市,同年全家返回原籍广东潮阳县乡下,1948年坐轮船到台湾,就读台中光复国小六年级。1957年台北工专毕业,1961年赴美留学,获马开大学机械硕士(1963年)、威斯康辛大学核工博士(1969年),任职于芝加哥阿冈国家研究所,从事核能发电安全研究工作。 非马于1955年在报纸副刊发表散文与诗,中辍,1965年,在《现代文学》发表诗作与翻译,1967年开始在《笠》诗刊发表诗。著有诗集《在风城》(1975年)、《非马诗选》(1983年)、《白马集》(1984年)、《非马集》(1984年,香港三联)、《笃笃有声的马蹄》(1986年)、《路》(1986年)、《非马短诗精选》(1991年,海峡文艺版)、《飞吧!精灵》(1992年);编有《台湾现代诗四十家》(1989年,人民文学版)、《台湾诗选》(1990年,花城版)、《台湾现代诗选》(1991年,文艺风);翻译《紧急需要你的笑》(1991年)。 1982年,非马获吴浊流文学奖新诗奖,笠诗社翻译奖(第二届);1984年笠诗社创作奖(第三届)。 二、译诗 英译中: 1.《裴外的诗》-大舞台书苑出版社,1978年1月15日初版,收录法国诗人裴外(1900─1977)47首诗,由英译本(美国诗人佛苓盖蒂译)移译。原刊登<笠)42、77期,共译48首,集印时遗漏<红马>(42期)一诗。 2.《头巾》(南非文学选)--与许达然、李魁贤合译,名流出版社,1987年3月15日第1刷。 3.《当代美国诗选》 4.《现代欧洲诗人选集》 3、4二书,原计划1984、5年间由时报出版公司出版,因故未能实现。二书译诗大部分发表在《笠》诗刊,约七百首以上,包括英、美、法、义、瑞典、波兰、苏俄、希腊、土耳其、拉丁美洲等国。 中译英: 1.《香颂》(白萩诗集)--笠诗刊社,1972年8月初版,石头出版社,1991年6月新版。收42首。中英对照 2.《笠诗选》--原刊登《笠》55期(1973年6月),收英译4l首。 三、译诗理论 1.近年来,我在笠诗刊上译介的许多欧美现代诗人里面,法国诗人裴外是比较突出的一位。我发现不少美国地下诗人如佛苓盖蒂、可素、雷索兹等,都多多少少受到裴外的影响。这群诗人对人类广泛的同情,对社会尖刻的批评,他们的介入精神以及边走边谈毫不做作的态度,对刚从一个浮夸而又闭塞的诗境走出来的我,不啻是一阵凉爽的清风。我发愿要把这阵清风引进国内,让感到烦闷的朋友们也有机会换一口气。 --摘自<裴外的诗.中译者序> 2。真正想翻译的,一定是我喜爱的,同时对国内诗坛有益的作品,只是我无法知道翻译发表后,究竟有多少人在读?受到影响。 --诗人非马访问录(莫渝访谈,1978年) 3.翻译是威力强大的雷射,它让你看清楚美丽洋装下的每一颗红豆疤。 4。把一篇杰出的作品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是对作者所能付出的最高的敬意。而对译者本身,更是无价的经验。 --以上摘自非马(我的艺术观) 5.在翻译的过程中,两种文字所代表的文化异同往往能给我莫大的乐趣。更何况,翻译使一向不求甚解的我不得不认真推敲,是锻炼文字的最佳途径。 --摘自《紧急需要你的笑.译者序》 四、评价 非马在1965年开始翻译,首篇艾略特<空心人>,刊登《现代文学》27期(1966年2月15日),1969年2月《笠》29期起,或者译介专题诗(如即物性的诗),或诗人选译,或美国现代诗集选译,或英国地下诗集选译,或诺贝尔文学奖诗人得主作品,迄今,有相当可观的数量,可惜这些丰硕成果,没能如译者所愿,早日出版。 诚如非马所言,翻译外国诗,是要把「凉爽的清风」引进国内。台湾诗坛在六○年代现代主义主导的风潮下,诗风晦涩艰深,七○年代初,非马适时(1971年4月)由英译移译法国诗人裴外口语平易且平凡的写实作品,真的是一阵清风,频受诗文学工作者的喜爱,虽然裴外的这些作品早在1946年就出版了。 此外,他译介大师级作品,有的还是首次介绍给台湾诗坛的,比如土耳其诗人纳京•喜可曼(希克梅特,1902─1963),18首译诗刊登《笠》61期(1974年6月);苏联诗人叶夫图先寇1976年出版的诗集《从欲望到欲望》,刊登《笠》83期(1978年2月)。 由于身处美国的地缘因素,非马能快速掌握诗坛风向球,也因为他喜爱诗,关心台湾诗坛,才这么热诚而大力地从事无酬的译诗工作,如果这些译诗能顺利出版,将是诗坛之幸,读者之福。 五、译诗抽样 非马翻译欧美七百余首诗,于此,仅挑选4首。第一首美国诗人佛洛斯特(1874─1963)的<孤寂>,这首较不为中文读者熟悉,非马也译过他的名诗<雪夕停马林边>;第二首法国诗人裴外(1900─1977)的<失时>,美好的时光似乎不该太规矩;第三首土耳其诗人喜可曼(1902─1963)的<邀请>,一股强烈国族情怀跃然纸上;第四首苏联诗人叶夫图先寇(1933─)的<不,我不要一半>,生命与山河都不能残缺,我们需要「全部,否则干脆不要」! 孤寂 (美)佛洛斯特 何处我听过这风叫 如此般转变成狂啸? 它究作何想我站立彼边, 撑开顽强的门板, 下望多泡的岸滩? 夏日已过白昼已过。 阴云密密在西方聚合。 廊外倾颓的地板上, 枯叶盘起且嗤嗤作响, 盲然击我膝而远扬。 隐含凶兆的语调 告诉我我的秘密必须揭晓: 话我独自在屋里所讲 不知如何竟外扬, 话我独自在生命内所讲, 话我无人可托除了上苍。 失时 (法)裴外 在工厂的大门口 那工人突然停步 为这好天气所绊住 他转身看着太阳 红而圆 在他封闭的天空里微笑 他霎了霎一只眼-- 喂!太阳同志 那岂不是天大的损失 把这么美好的一天 送给上司? 邀请 (土)喜可曼 从最远的亚洲奔驰而来 伸进地中海里 像一个马头-- 这国家是我们的。 手腕淌血,牙齿咬紧,脚赤露 在这丝毯般的泥土上-- 这地狱,这天堂是我们的。 关起奴役的大门,使它们关著 阻止人崇拜另一个人-- 这邀请是我们的。 活著,自由而单独像一棵树 但在兄弟之爱里像一座树林-- 这热望是我们的。 不,我不要一半 (俄)叶夫图先寇 不,我不要一半的东西! 给我整个的天空,广裘的大地! 大海江河及山崩-- 这些都是我的!少了我不要! 不,生命,你不能用一部分向我献媚。 要就全部否则干脆不要!我担当得起! 我不要一半的快乐, 也不要一半的悲哀。 有一个枕头我却愿分享, 轻压著脸颊, 像一颗无助的星星, 一个戒指闪烁在你指上。 *摘录自《彩笔传华彩-台湾译诗20家》,莫渝著,河童出版社,1997年6月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983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