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和她的母亲 作者:李明晏 时间:2006-6-08 周四, 下午9:20 苏姗和她的母亲 那是一个落雨的黄昏。住在隔壁B单元的苏姗突然登门造访,令我惊讶不已。 我和她虽然都是来自大陆,但萍水相逢在这栋公寓大楼里却只是见面哈罗一声而已。那似乎是出于无奈才勉强从嘴里吐出来的哈罗,有一种拒人千里的味道。也许,正是这种令我感到一种屈辱的感觉,使我怕在院子里见到她,见到那种莫名其妙的高人一等。 想不到,苏姗竟亲临寒舍,还带来了满脸蚀骨的悲哀。 原来,她的母亲不辞而别,弃家出走了。 这是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苏姗幼年丧父,是母亲含辛茹苦将她扶养成人。当苏姗的同窗学友,一个个展翅飞出黄土地,她只能眼望蓝天,在心中默默咀嚼青春美梦。 知女莫如母。母亲用生命为苏姗筑成了通往澳大利亚之路。 苏姗是澳州中国留学生中比较幸运的一个。她在语言学院和一个来自香港的小伙子杰克,由同窗友谊发展到教堂的婚姻。小家庭的生活美满和谐,但苏姗无法忘记大陆的母亲。在征得杰克的同意后,她将母亲接到澳州。然而,随着母亲的到来,家庭生活隐隐约约出现了矛盾。苏姗和杰克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母亲帮助打理家务,本该令家庭生活更为和谐。何况。母亲又有社会福利部的养老金。但问题不是出在金钱上,而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生存条件造成的隔阂。杰克自幼生活优裕,自然大手大脚,而在贫困中挣扎出来的母亲,自有一套自己的生活哲学。她惊讶地发现,女儿嫁鸡随鸡,变成了一个不懂节俭,铺张浪费的阔太太了。 母亲来之前,苏姗和杰克从不吃剩的东西,全部扔掉。可母亲来到之后,她却总是瞒着他们吃剩的东西。对此,苏姗还能理解,毕竟她是母亲带大的。可杰克就无法忍受。家中的冰箱常常是货满为患,但母亲就是舍不得把吃剩的东西扔掉。 一个星期天,杰克看见岳母偷偷地在厨房里吃昨天晚上剩下的东西,气得火冒三丈。他夺过她手中的残羹剩饭,将她带到中国城的一家酒楼。他给岳母要了一桌子美味,可她却默默地流起眼泪来。望着岳母的泪水,杰克的眼睛也湿润了。他握着老人家的手,激动地说:“妈妈,求求你,你就轻松地和我们在澳大利亚享受晚年吧。别说你有养老金,就是没有,我和苏姗也能养得起你。” 然而,自幼就融入血液的观念,似乎无法改变。苏姗母亲的勤俭持家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变本加利,发展到大街上。 澳州人常常在大垃圾日前夕,将旧物扔到街上。苏姗的母亲似乎在别人弃置不用的旧物中发现了基度山宝藏。不知是出于何种动机,她将一些半新半旧的东西一一捡回。于是,家中的汽车库变成了二手货商店、旧物收购站。说来也怪,母亲并非是用这些旧物换取蝇头小利,她不过是用这些还能用的东西,为一些来自黄土地的新移民雪中送炭。 苏姗只能睁一眼闭一眼,可杰克就无法做到这一点。 一个星期天,杰克的一个朋友来家作客,恰巧碰到母亲气喘吁吁地将街上的旧沙发望院子里托。杰克当天就发恕了。他叫来了一辆了大卡车,把母亲的宝藏全部拉走。母亲含着老泪,恋恋不舍地望着她从大街上辛辛苦苦积累起来的财富一一消失,接着,她姗姗走进自己的卧室,整整一天没有露面。 事后,杰克十分后悔,为自己的粗鲁无礼向岳母表示道歉。他渐渐理解,岳母的举动并非心理变态,而是她在无忧无虑的日子里,无法走出昔日的阴影。 母亲终于停止了她的雷锋行动,可却变得不快活,整日默默地在寻找什么,期待着什么。 杰克和苏姗询问了心理医生。医生说,人到老年,感情寄托极为重要。 不料,正是这个感情寄托,造成了母亲的误解,令她弃家出走。 在人情薄如纸的西方世界,苏姗和杰克算是罕见的孝子了。但他们在最关键的时刻犯了一个关键错误。他们本想为年老的母亲创造一个美妙的黄昏之恋,可却弄巧成拙。杰克通过婚姻介绍所,为母亲物色了一个香港老人。他孑然一身,儿女全都移居美国,希望找到一个老伴,挽手度过晚年。于是,在一个周末,他们带母亲去西区一家俱乐部参加老人舞会。想不到,一曲缓慢的华尔兹舞曲还末结束,母亲的心就破碎了。在那徐缓优美的音乐声中,她听到的不是晚辈的美好祝愿,而是无情的逐客令。可怜的老人凄凉地接收了人世的破灭。第二天母亲就不见了。苏姗在她的卧室里发现了几大包洗烫得整整齐齐的衣服。全是她和杰克穿过几次就扔掉的。苏姗还看到了一张纸条,上面写道:请将这几包衣服送到附近的教堂。 这位饱经人间沧桑的老人到何处去了?没有人知道。苏姗和杰克一直没有报警,他们似乎是心安理得地接收了这一可怕的事实。 苏姗在结束自己的故事时,悲痛地对我说,她直到现在才知道自己铸成了大错。她不该将母亲接到澳大利亚。母亲在大陆送走了人生的苦难,可那一切却变成了亲切的怀念。她是属于那个世界的。尽管在澳州灿灿的阳光下,黄土地在她眼中似乎是一片朦胧,但从那个天地滚打出来的每一个生命,都与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至于脚踏自由世界,却无法接收它的绚丽多彩。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39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