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村

作者:zmj166

时间:2010-4-24 周六, 下午12:29

回村

文/一瓣花香

赵县长轻车从简回到小村绝不是没有衣锦还乡的意思,而是想把这种意思表现得含蓄一点儿,以免留一些话柄,不然日理万机的他就没有回小村的必要了。

赵县长童年的时候曾在小村住过两年,那时候他只有七八岁,也不是县长,而是和黑蛋、狗蛋相差无几的铁蛋。父亲被打成走资派后,母亲戴着一顶右派帽子带着他来到小村。因为母亲的好文墨,右派就成了学校老师,成了老师的母亲不仅没受到小村人的歧视,而且还受到了小村人的尊敬,就连他也颇受人们的喜爱。但那些日子在他心里仍然是一个创伤。他常说,没有在小村所受的屈辱,就没有今天的成绩和地位;没有在小村受到的歧视,也没有今天这个县长。想象之中小村给予他的屈辱和歧视成了他前进的动力,小村给他的坎坷也成了他骄傲的资本。因此,他当上县长的第一件事就是想回小村,想体味一番衣锦还乡的滋味。因为,一个县长在他父母居住的大院里并不耀眼,而在小村乃至小村所在的这个偏远地方却是绝无仅有的。可是,当上县长以来,他每天都在忙,日理万机地忙,整天忙些说不清的事情,实在是抽不出一点时间,也难了心头之愿。

今天,他终于抽出一点时间回到小村。眼前的小村变了,青石板小街被水泥硬化了,过去的破烂瓦房换上了楼房,摩登的姑娘与城里的相差无几,以往的痕迹已难寻觅。赵县长心里顿时充满遗憾,遗憾的事情真的太多了,他虽然当过许多官,却没有干出什么事,他虽然当了两年的县长,也只是讲了两年的话,上了两年的电视,工作成绩虽然没有,县里的小报上却是天天有他的照片,电视里天天有他的影子,弄得他像个演员似的。

赵县长虽然是独自走在小村的街上,小村的人却是很热情,纷纷和他打招呼,还不断地问候他母亲,虽然没有一个人喊他县长,也没有人喊他的大名,可热情的笑脸和滚烫的话语让他幸福,让他自豪。他觉得自己回村是正确的,他想展示一番当初的铁蛋现在的县长的威仪。他昂首挺胸从街头走到街尾,又从街尾晃到街头,那越来越多的笑脸使他的心里热乎乎的,这时,他后悔没有带记者来。赵县长出门没有不带记者的习惯,他想今天要是带上几个记者,那些热情的场面拍成录像可以上中央电视台,那些照片也会上省报,那时,一向严厉的母亲说不定也会翘起大拇指。

想到这儿,;赵县长来到一个电话亭,他想打个电话招来县电视台的记者。他拿起话筒,守电话的老人就热情地递上一瓶饮料。握着冰凉的饮料,赵县长禁不住问了一句:

“老人家,村里人常看县电视台吗?”

“不看,县电视台都是领导在演戏。”

“常看报吗?”

“不看,县报都是领导在讲话。”

“那你们怎么知道我?”

“我们不知道你现在做什么,只知道你长得像你妈。你妈在我们这儿教过书,我们都记得她,也都记得她的恩情。因此,我们见了你,就像见到了你妈。”

老人说罢,又关切地问起了他的母亲。赵县长就低着头走了,他的心里涌起了一阵阵酸甜苦辣。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9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