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也谈微诗的艺术

作者:大刀李征

时间:2009-7-11 周六, 下午9:56

1:诗题的构思不可忽视。微型诗,也有人称为极简主义诗歌,以从简从真,高度浓缩为其特征,外型限制在除题目外一至三行,字数一般应不超过30字。跳舞的镣铐对写手字斟句酌地调遣文字能力也相应地提出了挑战,为拓开诗的空间,诗题自然也作为独立的一行成为微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有时一个好诗题甚至能达到决生死,定胜负的功效,试以笔者在《中国微型诗》16期22页刊用的<<流言>>为例

<<流言>>

主人睡啦

皮带衬衫短裤衩.....

聚在一起叽叽喳喳

若去掉诗题<<流言>>,岂不如同一位四肢健全者偏偏瞎了眼,一路跌跌撞撞而不知南北与西东。

2:微诗创作需要想象力.微诗再微也是诗,是诗就该具备诗所应该具备的一切要素。如:含蓄,形象,凝练,出新等。关于这一点,许多写诗基础教程均有论述,中微也有不少翔实的诗例,我就不再一一例举。而具备这些要素,一是需要生活的积累,二是需要横空出世的想象力为微诗插上腾空而起的翅膀。向天啸的微型诗观曾有言:“想象力的大小是区分一个诗人才华高下的标志,微型诗最关键是要有颇具想象力的诗句。”今观中微网站,不少好诗均具备这一要素.

《雁 阵》/郭建国

春搭弓 雁做箭

一箭射向塞外

顺便 捎去江南

若没有“春搭弓 雁做箭”的想象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雁 阵》一诗必将大打折扣。

想象力的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微诗创作需要想象力,这种想象力绝不是漫无边际不切实际的空想,而必须是有迹可寻的的想象力。试以笔者在《中国微型诗》16期22页刊用的<<冰棍儿>>为例:

<<冰棍儿>>

冬天 挺着乳头

夏天

冬天与夏天中间不是隔了一个“春”,就是隔了一个“秋”,怎么可能碰面呢?笔者借助一根夏日寻常食用的具有“冬”的温度的<<冰棍儿>>,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进而以一“趣”字取胜,这种想象力就该是在现实的此岸与艺术的彼岸均能站得住脚的想象力。

3:诗的断行,空格,空行艺术。断行,空格,空行的目的该是对诗节奏的控制,让人于吟诵的间歇中留下了畅想的大空白。此艺术的运用于写诗者不可忽视。试以笔者在《中国微型诗萃》(第二卷)156页刊用的<<一枚月亮>>为例:

<<一枚月亮>>

是天下目光 在夜的心口

一刀 一刀 挖出的

若不要空格与断行,只一句“一枚月亮是天下目光在夜的心口一刀一刀挖出的洞”,诗的节奏失去了控制,艺术性自然打了折扣。

再以笔者在《中国微型诗》16期22页刊用的<<倒春寒>>为例:

<<倒春寒>>

回马一枪

春尖叫

咬住冬的耳朵

此诗运用“A/B//C”句式,于第二,第三行之间空出一行,看似多出一空白行,但这一“留白”就很有必要,春与冬争斗这一畅想的大空白就潜伏于这一空行之中,颇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空而不白。

4:标点的作用不容忽视.笔者在 中国微型诗 网刊 第二十三期有一诗

《影子》

夜 化整为零

星 着人便装

? 游击太阳

这里用一“?”,在节省了“干什么去?”之类的文字的同时,也达到了让此诗的体式更工整的目的。

5:微诗练的是点穴功夫,虽字数有限,如果角度抓捕到位,照样有与长诗争锋的空间。如欣歌的《陀螺》:

《陀螺》

为了那一点

玩命

写《陀螺》的诗何其多,独欣歌的《陀螺》让我读之难忘。为何?欣歌先生能敏锐地抓捕住旋转中的陀螺借以立足的“那一点”,写出人世间的感悟,“意趣”和“理趣”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与统一。试想生活在大千世界,多少人在守着自己的“那一点”底线,多少人又不惜为“那一点”底线而玩命。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115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