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多难兴邦【甘肃周心树的微型诗方阵·附感人的随笔】 作者:周心树 时间:2008-6-24 周二, 下午6:22 多难兴邦【甘肃周心树的微型诗方阵】 甘肃庆阳·周心树 第一章(共三枚) 第一枚:《瞬间》 地平线抖晃 目光 瞬间凝聚 第二枚:《温情中国》 中南海 把温情和中国 汇合 第三枚:《志愿者》 反 正 都要去 ——2008年6月16日夜作于西安市某角落。 第二章(共四枚) 第一枚:《选择》 ——献给一位伟大的老师 天 塌了 我只有我的孩子们 ——2008年6月16日夜作。 第二枚《未掩埋的书包》 奶奶的嘱托 将飞进大山 传给另一双眼睛 ——2008年6月16日夜初稿,18日下午修改。 第三枚《手》 见光明 因为 手 ——2008年6月16日夜作。 第四枚《爱的长征》 水和泪 带我一生 用爱去长征 ——2008年6月16日夜作。 第三章(共三枚) 第一枚《多难兴邦》 黑板 粉笔 雕刻历史的信条 第二枚《抗震救灾》 心 长出长长的手 长长地牵往汶川 第三枚《众志成城》 不由自主 一条血脉连四方 春风越天关 ——以上三首作于2008年6月18日下午,凌晨修改。 ★附《中国人的信条》: 中国人的信条 ——零八年六月随笔 甘肃庆阳·周心树 每天,写诗文如家常便饭。可至今未对突如其来的罕见大地震写些什么,一边换位思考,一边心里流着泪,双目在都市的风尘中湿润。想下笔却不能动笔,太凝重了,写一笔,远不及在灾区的景况,和战斗在灾区的华夏同胞…… 无法,真的无法!那一刻,使我再次体会到文人太浪漫的漫天抒情,在黑白分明的灾难面前是多么的渺小。 就这样一直在古都西安的长街上漫步,走长路,一条又一条。那些日子,走过不分富贵贫贱的马路边上,一个个家庭,在炎阳或者夜幕下,都那么平凡、普通。 我没有去睡过马路,只是在大地抖晃和自己心跳中走累时,就回到7楼的民房里度过一夜,然后感恩曙光和日子,还有在陇东的家。 这片土地趋于平静了,有的人在地震中伟大,有的人在震后将救灾物资不忘给自己揣上一点,各种猜测,甚至还有一首诗的作者之争…… 消息飘过每个人的眼前与脑海,人性在一场灾难的前后纷纷扬扬。 还是没有动笔,心里哽咽得不行。地震中的部分图片,夹杂着经历和体验中的定格,一幕幕地在脑海上空前去,或淡入,或停留,或闪过…… 骨子里有诗歌,也常常感动,却在地震中无法动笔。诗人节那天,站在楼顶,捂胸面北,向灵魂深处的神圣默哀,光芒在楼宇背后延展,希望在升起。 炎黄子孙,华夏民族,在温总理始终一线的指挥下,才有了黑板上“多难兴邦”的心语。 这份感悟,足以受用永远! 周易,以天健地坤的精神,传承千古。如今,多难兴邦这一成语更为实用和贴切。中华民族,在多难中兴邦!这一精神,将成为每一位中国人民的信条! 2008年6月16日 23时21分42秒于西安市某角落的小屋。 作者小介 周心树, 1983年腊月三十日黎生于质朴美丽的陇东庆阳。1994年开始习诗,98年潜心于短诗创作,2003年发表诗作,生活诗途坎坷,迄今勤奋创作短诗200余首, 散文、小说等30余万字散见于报刊与网络。诗作曾入选《世界汉诗年鉴》、《华夏散文经典》、《澳洲彩虹鹦》、《中国微型诗刊》等海内外书刊。有诗文集尚未出版。 作品荣获全国征文奖19次,02年底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文学之星”提名奖。05年荣获第二届中国长城文学奖。2006年,短诗《想念》荣获世界汉诗艺术奖新诗提名奖。2003年底被湖北作家文献中心聘为专栏作家。2006年至2007任某公司动画编剧。长篇散文体纪实言情小说《爱的长征》、《我把心隐藏在天堂》,纪实随笔《站起来,为祖国捍卫尊严》曾感动了许多读者,另有几部小说正在创作当中。 一路上,工农商学兵均有涉及,大漠海边有足迹,让伴随文字成长的岁月,感动阅读时心的流浪。 手机:13289254029 个人门户:http://zhouxinshu.blog.sohu.com 常用电子邮箱:ushn@163.com 常用QQ:412083758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777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