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我没有算法,却超越算法!

作者:巫朝晖

时间:2025-7-17 周四, 下午10:29

[传播]我没有算法,却超越算法!

我从来没有设计过什么“算法”。这不是出于谦虚,也不是刻意标榜“非技术出身”的另类身份,而是我真正从未涉足当今主流所倚赖的“模型架构”“行为识别”“分发策略”或“自动学习系统”。严格意义上讲,我所从事的诸多系统搭建和内容运营工作,完全不在现代算法技术的逻辑体系之内;甚至在大多数工程师眼中,我所构建的系统,可能都被视为“过时”“低效”“缺乏可扩展性”。然而,这些看似落后的工具和逻辑,却一次又一次在现实世界中击败了那些庞杂复杂、依赖算法堆叠的现代巨构系统,不是因为我拥有超越技术的魔法,而是因为我所依靠的,是结构,是验证,是无需计算机预测却能自然形成闭环的原初秩序。

我写文章,从不考虑“搜索引擎友好度”,甚至可以说,我从不主动插入“关键词”这类搜索诱饵。我所使用的发文平台,是2001年的原始 phpBB 论坛版本,页面结构不符合现代浏览器标准,不具备响应式设计,没有生成 sitemap 结构图,也没有任何形式的“推送协议”或“SEO 插件”,更没有与任何主流搜索引擎有合作授权或爬虫通道接入。就是这样一个被多数技术人员视为“陈旧到不值维护”的老论坛,却在我开始连续发布内容后,发生了一件无法解释的事实性事件:我发布的文章,无一例外地被主流搜索引擎自动收录,且排名迅速跃升至首页,最快的一篇甚至仅用时约 20 小时,便出现在全球可检索结果的核心位置。这其中没有任何优化代码,也没有任何流量投放策略,更不涉及标签算法、社群分享或精准模型推送。整个过程只基于一个行为:我坐下来,写下我亲历过的、验证过的、沉淀过的真实经验,用最朴素、最直接的语言表达,并手动发布在一个没有算法支持的原始论坛结构之中。

不是我赢了,而是那些算法系统默认了我的内容优先级;不是我强行侵入系统,而是它们主动认定,这些文字具有不可替代的索引价值。

我的论坛,没有算法。没有根据点击热度浮动排序的机制,没有“你可能喜欢”的推荐模型,也没有隐藏在后台的内容优先算法控制权。论坛首页永远是最简单的时间顺序,帖子的呈现仅取决于发布时间与所属版块,所有人看到的界面一模一样。就是这个简陋的结构,支撑了超过一百二十万的会员注册,累计发帖数百万篇,最高曾出现五十六万人同时在线的访问奇迹。这不是算法主导的爆款,而是结构维持下的稳定长期回流。

我的网站,也没有算法。是我亲手用最基础的网页编辑工具,从零设计、逐页搭建、逐段录入的静态结构网站,所有栏目、内容分类与资料链接全部人工设置,无任何推荐引擎、用户路径追踪或自动聚合系统。它甚至没有用户分析后台,更无商业化转化指标。我不分析“访问时长”,不研究“点击转化率”,不关心“流量热图”,我只关注一点:这些内容,是否真实有效,是否对人有帮助,是否能长久存在。就是这套没有任何算法的纯静态结构,却被国家图书馆收录保存至今,也成为数十年来海外中文信息用户的稳定内容入口。

我的物流系统,更没有算法。从1997年开始构思,2013年正式上线,我以一己之力,设计、搭建并实战运营了整套智能物流调度系统。这套系统从未使用任何优化图算法,也未采用任何机器学习模块,更没有集成任何第三方数据接口。我用的只是最基础的表格工具,把几十年实务经验沉淀为清晰的结构规则,用表格公式建模货物流动,用静态逻辑整合库存管理、集装调度、客户追踪、文件生成、税务处理等十几个模块,并实现多语种、多币种、多区域并行运行。整个系统在“零代码、零预算、零技术外包”的条件下运行十余年,至今支持员工每日处理成千上万条订单与报表,远超多数中小型企业所使用的专业系统。

我从不依赖服务器集群,也无需代码协同开发。我靠的是结构的提前搭建、经验的系统归纳、流程的闭环逻辑。别人靠AI模型预估流量波动,我只靠人类判断预设系统容差;别人靠预算、团队、运维架构支撑平台运行,我只靠一双手维护全部核心结构,十年如一日从未崩溃。

我所构建的所有平台、系统、文章机制,无一依赖评分机制、关键词触发或算法加权,但全部具备一个关键特征:结构稳定、运行闭环、自我维护、不依赖外力。你可以说这套体系“原始”,但它的原始,不是落后,而是本源;它的简朴,不是低端,而是精准。我可以很严肃地告诉你:它已运行十年以上,非常稳定。

我看到如今很多人在谈“推荐算法”“注意力分发”“用户画像”,在追逐各种“用户体验优化工具”“搜索词预测模型”“内容标签精准投喂”。但我只做了一件事:写真实内容,搭真实系统,构真实结构。没有追逐算法,却被搜索系统自动吸纳;没有进行SEO优化,却反而获得更高的内容曝光与长期访问沉淀。

这不是技术的胜利,而是真实的力量。不是靠预测的技巧,而是靠验证的路径。不是靠外部辅助,而是靠内在结构。我写的文字能被世界搜索到,不是因为它迎合了搜索规则,而是因为它本身具有可检索性;我的网站能被人持续使用,不是因为它拥有转化逻辑,而是因为它具备结构逻辑;我的系统能够支撑业务主干,不是因为它引入了技术热词,而是因为它避开了所有不必要的技术浮层。

我没有算法,但我有结构。我不追赶技术,但我从不被时代落下。我不依赖模型,但我亲手搭建了比模型更稳定的运作系统。我用最简工具、最少资源、最朴素逻辑,完成了一个个高密度信息闭环。我不讨好系统,但系统最后选择了我;我不迎合流量,但流量最终汇聚到我这里来。

我从不炫耀技术术语,我只验证行为路径;我从不模仿主流设计,我只搭建真实骨架。我没有算法,却写出了比算法更清晰的路线图;我没有模型,却构建了比模型更长效的系统;我没有追风口,却长期稳定地站在了风暴中心的结构顶端。

我没有算法——但我早已超越了算法。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96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