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草晨露:詩論 作者:寸草晨露 时间:2016-8-25 周四, 下午7:21 寸草晨露:詩論 1、 詩,是對生命的解讀與詮釋。 因生命而有詩;詩是生命的火花綻放。 詩是生命的最精湛的表現形式,亮出生命最燦爛的底色。 詩是生命過程的閃光聚焦。詩因生命而燦爛,生命因詩而精彩。 2、 詩是文學、哲學、美學的統一。詩,有文學的軀體,哲學的靈魂,美學的霓裳。 3、 詩作品,說到底,是對生活的反映,傾注着作者的摯意和真情。好的作品,都是現實生活的提取,且千錘百煉煆造出來的。 4、 詩,是作者把社會生活的"花草、原糧",通過心靈夢工廠,製成的精神產品。 詩,是作者咀嚼草擠出的奶;是作者生活積累的發酵、九蒸十濾的酒液。 5、 詩的藝術的構思、塑造、揉合取捨,是尊重生活的。不是對生活的任性強加,不是脫離生活的任意硬造。 詩,關注民生,尊重常識、依託常理,奇中見美。詩常常撕裂常規字辭組合,在標新立異中,閃現真理的光芒。 6、 詩,是對生活深深的發掘。發掘生活的真善美,是詩的根。對社會擔當的詩作,真善美在老百姓心。 所以,真,是說大實話;善,是說老百姓的大實話;美,是老百姓愛聽愛看的真情坦露。 7、 詩翱翔的天空,其氣象有特異一面。 出句有靈性:思先人一步,想通常之無到,居一隅則廣袤無限極; 入章有悟性:音在弦之外,而意在核之中,頓開境界卻深藏其妙。 8、 詩是從作者的心底出發,由靈感的一道閃電點燃的雷聲;是作者蒸雲綢繆的雨後,架起的一彎虹霓。詩,必然打上作者的、生活的不可磨滅的印痕。 9、 蜂釀蜜,蠶吐絲。絲與蜜,彌足珍貴。作者在創作中的不斷進取,如蠶之破繭,一次又一次突破自我;如攀山登樓,一層又一層提升境界,由是,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詩風。 10、 詩風,是一張名片。作品不署名,也可被辨認出。陳子昂《登幽州台歌》是陳風;蘇軾“不識廬山真面目”“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蘇調。如崔顥《黃鶴樓》,是“崔格”,而李白“鳳凰臺上鳳凰遊”就帶上“崔風”。 来源:http://www.australianwinner.com/AuWinner/viewtopic.php?t=673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