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背上的书斋

流言蒴语

 

书于人类,无异于一份丰富的营养品。人之童年,脑子一片荒芜,各类书籍纷至沓来,竞相开拓这块待垦之地。

我的童年,正值文革时期,书如草芥,乡下的草堆旁、粪池边、山坡上常会见到被冷落遗弃的书,厚的、薄的、大的、小的,充足了我的书源,开阔了我的眼界。那虽个知识无用的年代,但不影响我们孩子的读书情趣。父亲文化不高,母亲只认得几个字,对书本几近崇拜。于是我爱看书,非但不受责备,父亲还不时从街上买了两本书作为珍贵的礼物送给我。

母亲下地干活,就让我在家洗碗做饭,这成了我读书的黄金时间。大人一出门,我就毛毛糙糙地将碗筷盘碟在水里稀里哗啦一摆,也不管干不干净,匆匆地放入碗橱。抹布随便在水里一拧,在桌凳上走马观花地擦一遍,便简明扼要地完成了上午的任务,一头埋进书堆里。有时怕误了做饭,干脆坐在草堆旁看书,差不多时候了,看看太阳的位置,就到屋里做午饭。

淘好米,放好水,坐在灶间,边烧火边看书。预先将稻草扎成一个个小团,烧火时眼睛就不用脱离书,只须将草团一个个机械地往灶堂里送。有一回,我正在看书,忽然觉得肌肤有灼热之感,抬头一看,火光一片,灶堂里的火熊熊地烧到外面,燃上了干草,我慌忙放下书,端来一盆水泼在草上,才将火浇灭。好险!差点酿成了火灾,等着母亲的打骂吧。母亲回来后,很震惊,但没有打我,只是提醒我不能太沉缅书本,否则会成书呆子的。

不久我就母亲被调离了“灶头君”一职,发配去当“弼牛瘟”。这可是好差使,不但可以看书,还有青山绿水蓝天白云作伴。把牛领到山坡上或者水沟旁,给它们充分的自由,吃喝玩乐各行其是,我则品读随身带来的几本书。怕牛群会乱走,弃我于不仁不义之境,便索性坐在头牛的背脊上看书。

书中没有黄金屋也没有颜如玉,但书中英雄辈出,豪杰逞强。我认识了邱少云、黄继光、雷锋等无数英雄人物,交结了雨来、王二小、张嘎等许多杰出少年,走进了烽火连天硝烟纷飞的战争岁月里,走进了曲折生动扑朔迷离的侦探故事中,走进了刀光剑影侠骨柔肠的侠义天地。惩恶扬善,匡扶正义,象一座丰碑铸立在少年的心中,乃至于几十年的人生我仍是坚持正直为本,慈悲为怀。

坐惯了牛背如坐平地,坐着看累了,也可以躺着看,趴着看,实在累了,再找个树荫接着看。置身书中,心无旁顾,随着情节走,早把眼前的世界丢到爪哇国去了。那一天,骑在牛背上,想着书中情节,迷迷糊糊到了家,才发现少了一头小牛……

    好读书读好书,这是我从小养成的的习惯,到了深圳依然痴情不改。每天晚饭后,我坚持到书店呆上一两个小时,从未间隔。工作之余我有一种饥饿感紧迫感,那是对书的渴求。好在深圳早已从文化荒漠变成了文化乐园,为我的书餐提供了更具品味的营养,总能满足我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