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的老磨坊
中国辽宁/李兴濂
德国北部的波茨坦小城,位于柏林市西南27公里处。国王的行宫无忧宫掩映在一片绿树林中,在不远处,有一座旧式的风车磨坊。
1866年10月的一天,普鲁士大公国(德国的前身)的国王威廉一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无忧宫。当他登高远眺波茨坦市的全景,视线却被紧挨宫殿的一座磨坊挡住了。如此不合时宜的“违章建筑”让国王非常扫兴,于是派人前去与磨坊主人协商,希望能够买下这座磨坊。不料这个磨坊主人一点不把“市政规划”和“国家形象”放在眼里,就认一个死理儿——这座磨坊是祖上传下来的,不能败在我手里。几次协商,许以高价,均告失败。要知道这里可是一个国家的门面,来这儿的国际友人多了去了。100多年以后波茨坦公约就是在这里签的。可老汉软硬不吃。面对这样不识抬举、不可理喻的“钉子户”,龙颜震怒,威廉一世派警卫人员把磨坊拆了。威廉一世的行为激怒了磨坊附近的父老乡亲。他们集合起来,来到了法院的门外,高呼要状告国王。磨坊主人郑重地向法院呈递了一份起诉书:原告人是一个磨坊主,被告人是当朝国王!小百姓告大国王?整个欧洲都惊动了。地方法院居然受理了,判决结果居然是“威廉一世擅用王权,拆毁由私人拥有的房屋,违犯了帝国宪法第79条第6款,应立即重建一座磨坊,并赔偿损失费150塔勒。”威廉皇帝贵为一国之君,拿到判决书只好遵照执行。而那个“刁民”此时在小磨坊里,用不着冒着被遣送拘留的危险,也不担心什么打击报复,秋后算账。从此以后不管什么国际友人来访,他天天心安理得地磨他的面粉。后来,威廉一世和磨坊主人相继去世了,威廉二世当上了德国皇帝。磨坊主的儿子因经营不善而濒临破产,准备将磨坊出售给威廉二世。他就写信给威廉二世,自愿将磨坊出售给他。威廉二世接到这封信后,感慨万千。他认为磨坊之事关系到国家的司法独立和审判公正的形象,它是一座丰碑,应当永远保留,便亲笔回信,劝其保留这座磨坊:“可爱的邻人,我怎么忍心让你丢掉这份产业?你应当竭力保住这份产业,并传之子孙,使其世世代代在你家主权之下。这件事与我们国家关系极大,这座磨坊应当长期保留下来,以作为我们国家司法独立和裁判公正的纪念。你现在很困难,我十分同情,今赠给你3000塔勒,供你偿还债务。你亲爱的邻人威廉复。”140年来,那个磨坊成了德国司法独立的象征,代表了一个民族对法律的信念,像纪念碑一样屹立在德国的土地上,坚强地耸立着,闪射着永不磨灭的光亮。每年都吸引不少观光者,特别是一些法律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以观摩磨坊为自己从业的必上的一课。一个倔强的德国老汉,一名独裁的千古一帝,一座已成废墟的老磨坊,一个普通无闻的法庭,用朴实确切的语言,述说着法律圣洁而荣耀的光芒。稍后,一位名叫老威廉`皮特的英国首相,也许是受到这一事件的启发,在一次演讲中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性作了这样的形象阐述:即使是最穷的人,在他的寒舍中,也敢于对抗国王的权威。风可以吹进这间房子,雨也可以打进这间房子,房子甚至在风雨中飘摇战栗,但是国王不能随意踏进这间房子,国王的千军万马也不能踏进这间门槛早已磨损的破房子。这就是经典的“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宪政寓言。这个故事如果发生在中国会怎样呢?这个结局就绝不可能。一个地方小官一声令下就可以扒掉你老祖宗八代留下的家产。2004年4月,陕西农民焦元洪在自己的桃园被村民委非法破坏,法院裁定荻赔未果的情况下,含泪自杀。我们国家浸淫在封建社会的酱缸里太久了,沾染了太多的人治污垢。在今天国家大力推行法治,在许多方面都已取得了卓越的成果,但在一些地方总还看到与法治精神相悖的事件。依法治国,实现现代法制国家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德国波茨坦山坡上的那座老磨坊,也应成为我们的警诫和启示。
|
|
|